第十一章 厚黑批評拒絕法(1 / 3)

一、委婉含蓄,巧妙迂回

李宗吾認為,在說話過程中,不懂得委婉含蓄,有時本意雖然是好的,但是由於說得太突然太直接了,而難以達到目的,誤人誤己。

如果你知道有個人確實犯了錯誤,而你直率地告訴他,指責他,你知道會發生什麼樣的後果?

有一次,我請了一個室內裝潢師,替我配置一套窗簾。等到他把賬單送來,我嚇了一跳。

幾天後,有位朋友來我家,看到那套窗簾,提到價錢,幸災樂禍地說:“什麼?那太不像話了,恐怕你自己不小心,受了人家的騙吧!”

真有這回事?是的,她說的都是真話,可是人們就是不願意聽到這類的實話,包括我。所以,我竭力替自己辯護。我這樣說:“價錢昂貴的東西,總是好的。”

第二天,另外有一個朋友到我家,她對那套窗簾誠懇地加以讚賞。並且她還表示,希望自己也有一套那樣的窗簾。我聽到這話後,跟昨天的反應完全不一樣。我說:“說實在的,我配製這套窗簾,價錢太貴了,我現在有點後悔。”

當我們有錯誤的時候,或許我們會對自己承認……如果對方能給我們承認的機會,我們會非常地感激,不用對方說,極自然地我們就承認了。如果有人硬把不合胃口的事實往我們的喉嚨塞下去,我們是無法接受的;如果使用“迂回委婉,步步深入”之法就不同了,委婉一點兒,含蓄一點兒,使對方自己悟到那層意思,給雙方考慮空間,反而容易讓人接受。

楚莊王酷愛養馬,他把那些最心愛的馬都披上華麗的綢緞,養在金碧輝煌的廳堂裏,睡清涼的席床,吃美味的棗肉。

有一匹馬因為長得太肥而死了。楚王命令全體大臣誌哀,準備用棺槨裝殮,一切排場按大夫的葬禮隆重舉行。左右大臣紛紛勸諫他不要這樣搞,楚王非但不聽,還下了一道通令:“敢為葬馬向我勸諫的,一律殺頭。”

優孟聽說了,闖進王宮就號啕大哭。楚莊王吃驚地問他為什麼哭,優孟回答:“那匹死了的馬啊,是大王最心愛的。像楚國這樣一個堂堂大國,卻隻用一個大夫的葬禮來辦馬的喪事,未免太不像話,應使用國王的葬禮才對啊!”

楚王說:“照你看來,應該怎樣呢?”

優孟回答:“我看應該用白玉做棺材,用紅木做外槨,調遣大批士兵來挖個大墳坑,發動全城男女老幼來挑土。出喪那天,要齊國、趙國的使節在前麵敲鑼開道,讓韓國、魏國的使節在後麵搖幡招魂。建造一座祠堂,長年供奉它的牌位,還要追封它一個萬戶侯的諡號。這樣,就可以讓天下人都知道,原來大王把人看得很輕賤,而把馬看得最貴重。”

楚王這時終於恍然大悟,知道這是優孟在含蓄地批評他,便說:“我的過錯就這樣大嗎?好吧,那你說現在應該怎麼辦呢?”

優孟答道:“事情好辦,依臣之見,用灶頭為槨,銅鍋為棺,放些花椒桂皮,生薑大蒜,把馬肉燉得香噴噴的,讓大家飽餐一頓,把它葬到人的肚子裏。”

如果你要糾正某人的錯誤,就不應該直率地告訴他,而要運用一種非常巧妙的方法,才不會把對方得罪了。對人做思想工作,要特別注意方式方法,溫和的暗示妙於直說。

有時候,你對家人、對朋友,覺得有許多話不得不談,可是一說,反而傷害了感情。於是你就可以引用一句中國古話替自己解圍,說什麼“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但我們也可以做到讓忠言不“逆耳”,如果將批評溫和地暗示出來,其效果可能會更好。

一位父親的記述讓我們佩服他說服兒子的技巧。昨天晚上,我太太拿電話賬單給我看:

“瞧瞧,兒子在我們去歐洲的時候,打了多少長途電話,”她指著其中一項說,“單單這一天,這一通,就打了一小時四十分鍾。”

“什麼?這還得了!”我立刻準備上樓去說他。可是,才站起來,又坐下了,我想自己在氣頭上,還是不說的好。而且兒子這麼大了,我要說,也得有點技巧。

我把話忍到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對兒子笑著說:“你馬上回學校了,查一查資料,找一家長途費率最低的電話公司。”然後,又來個急轉彎:“咳,其實你上博士班,恐怕也沒有時間打,我是多操心了。”

“是啊,是啊,”兒子不好意思地說,“你是不是看到了我上個月的電話賬單?那陣子因為要有一大堆事急著聯絡,所以確實打多了。”

吃完飯,我很得意,覺得自己把要說的“省錢、少打電話、別誤了功課”這些話,全換個方法說了,卻沒一點不愉快。

假定我們的看法是對的,我們的意見是正確的,那麼,在我們去說服別人的時候,我們可能犯些什麼錯誤呢?首先,我們可能過分心急。人們常說:“關心則亂。”我們常常會急切地把自己的看法、建議、批評一股腦兒地塞到我們關心的人的耳朵中,卻不管方法是否得當,別人是否能接受。巴不得別人聽了我們的話,立刻點頭說好,大為讚賞,向我們感激地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或“你的話,真是一言警醒夢中人,倘若我早能向你請教,早能聽到你的指點,那就不會惹出這麼多麻煩了”。

是的,這種情形不能說沒有。一個頭腦清楚,眼光敏銳,而又善於表達自己意見的人,對別人常常會有這樣的幫助。但實際上,這種情形是不太多的,在大多數場合,別人不會被我們一“說”就“服”的。我們應明白,別人的看法、想法、做法,不是一天形成的,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沒有那麼快就會改變自己的想法。好的建議批評,也要別人真正聽取接納了才會產生效果。社會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老師的話,學生不接受;父母的言論,兒女反對……那麼如何才能讓別人接受我們的言語呢?這就要注意方式,先說一些好話,不要吝於讚美。此外,即使說好話也要適時適地,簡潔透徹明了,讓人心生歡喜,接受我們的美言。否則,有好話不能使人誠意領受,豈不可惜!

二、當黑則黑有效說“不”

恐怕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曆,原本打算拒絕對方的,可是,想到這想到那最後就不由自主地答應了下來,過後又很後悔,這是相當不明智的一種行為。可能在一開始你的出發點是為了給對方麵子,但是你不知道,正是因為如此才容易丟麵子,最後反而弄得很尷尬很不好意思,彼此都下不了台。

我們為什麼不敢向對方說“不”呢?

當我們委屈自己讓別人高興時,對方卻不會用同等的好意來回報你,甚至已習慣“利用”你。你牢騷滿腹、抱怨連連,那是你的事,誰叫你不向對方說“不”呢?那麼,是否說“不”,又該如何把握呢?的確,有時候說“不”並不容易。

不敢說“不”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首先恐怕是你想做一個受大家歡迎的好人。要知道,任何拒絕都不可能不得罪人,通情達理的人會理解你的“不”。但你無論是什麼樣的回答也很難討不講理的人的喜歡。因此,衡量再三,該出口說“不”時就說;第二就是擔心說“不”會觸怒對方,導致報複。說“不”可能引起不愉快,或觸怒對方。但是,我們也不能因此就來者不拒,該拒絕的時候還是得大膽地拒絕。

事實上,能夠真正克服“不好意思拒絕”的心理障礙,且具備拒絕技巧的人並不多。接受比拒絕容易。但是,圖此“容易”可能要付出力不從心、支付不起等沉重的代價。因此,在表態前,先衡量接受與不接受的後果。要看看,不說“不”,將要付出什麼代價,要承擔什麼後果?經過此番“成本———效益”的分析,再決定取舍。如果說“不”的成本要低於答應的成本,那何不果斷地說出口中的“不”呢?

說“不”的時候你可以按照以下的思路:

(1)耐心地傾聽。就算對方說到一半時,你已經明白此事非說“不”不可,但為了確切了解他的用意和對請求者表示尊重,應該耐心地聽完他的話。

(2)當你說“不”的時候,表情要和顏悅色。最好能多謝對方想到你,並略表歉意。當然,過分的抱歉會令對方誤認為你真的感到有欠於他,而繼續設法讓你做,所以抱歉稍微露出來就可以了,畢竟是拒絕人家,說過多的抱歉話反而不好。同時還要在說“不”的時候要顯露出堅定的態度,要打消請求者還抱有說服你的希望。

(3)你可以說出拒絕的理由。說出理由後,你隻需要重複拒絕,而不應與之爭辯什麼。但不是所有的拒絕都需要理由的,如對頻頻請求的人和氣地說“對不起”的話,就會產生不良的後果。你自己心裏要明白,你是對他的請求說“不”,而不是對他這個人。

(4)不要讓第三者替你去拒絕。這樣做會讓對方認為你不夠誠摯,或顯示出你的懦弱。

(5)如果有可能與必要的話,拒絕之後,可以為對方提供其他途徑的幫助,假如這個人和你的關係還不錯的話。

當一個人能夠克服“不好意思拒絕”的心理,且具備“拒絕他人”的技巧時,由此而節省的時間將十分可觀,也會省掉許許多多的麻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