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黑而不顯——能言善辯厚黑學(3 / 3)

那位功曹早已嚇得篩糠一般,隻好提起筆,寫下了自己的斑斑劣跡。

由於朱博早已從尚方禁那裏知道了功曹貪汙受賄的事,所以,看了功曹寫的交代材料,覺得大致不差,就對他說:“你先回去好好反省反省,聽候裁決。從今起,你一定要改過自新,不許再胡作非為!”說完就拔出刀來。

功曹一見朱博拔出刀來,嚇得兩腿一軟,又是鞠躬又是作揖,嘴裏不住地喊:“大人饒命!大人饒命!”隻見朱博將刀晃了一下,一把抓起功曹寫下的罪狀材料,三下兩下,將其撕成紙屑,扔到紙簍裏去了。

自此後,那位功曹終日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工作起來盡心盡責,不敢有絲毫懈怠。

抓刀要抓刀柄,製人要拿把柄。智者在對手身上發現了弱點,從不會輕易放過,而足用其弱點“拿住”他為我所用。

每個人都想掩蓋自己的弱點和醜處,更有些心智狡猾的人城府很深,很難讓人抓住把柄,可是再狡猾的狐狸也會露出尾巴。

一位富婆纏一年輕男子多年。這男子不堪忍受這種金錢與肉體的交易,與另一女子開始了戀愛。富婆由妒生恨,設計陷害這位年輕人。一天晚上,她邀請年輕人前往別墅欲行床笫之歡。年輕人不答應她的要求,富婆便將他以強奸之名告上法庭。法官問:“被告,你強奸她沒有?”年輕人回答說:“強奸了。”法官又問:“強奸幾次?”此時,年輕人裝作虔誠的樣子,回答說:“隻此一次,望法官念我初犯,從輕處罰。”此語一出,富婆在廳下大喊:“我倆同居多年,他強奸我足有幾百次了!”結果,富婆不打自招,年輕人被判無罪,也由此擺脫了富婆的糾纏,與自己喜愛的女孩喜結連理。

有些時候,找到事情的突破口,對成事有很大的幫助。

任何一個談判者,不僅應該清醒地意識到在談判中自己究竟要得到什麼,而且還要明確自己究竟能夠給對方什麼。因為談判是彼此利益、需要的交換。自己的要求自己最清楚,而對方的要求則難以把握。因此,就一場談判來講,最重要的或許就是發現對手的需要,有的時候甚至要以有意識的行動創造對手的需要。

在談判中要能隨機應變,抓住對方的弱點給予打擊,有氣功中點穴手段的奇妙效果。有些弱點是事先已經被我方掌握的,而有些弱點則是在對招之中對方暴露出來的,我方要隨時發現把柄。兩雄爭辯,是雙方理與氣的較量,理是氣的內核,氣是理的鋒芒,理直就氣壯,理屈則氣餒;但在一定條件下,氣盛也能使理壯三分。出色的談判家常常著意尋找對手的有關弱點,狠狠一擊,譬如釜底抽薪,使對方的銳氣頃刻消失,束手就範。所謂有關的弱點,是指對手論點上的錯誤、論據上的缺失、論證上的偏頗或其本身性格、行為、感情上的各種局限。諸葛亮舌戰群儒的故事,是很值得欲施把柄的談判人員研習的。

初到江東的諸葛亮,作為弱國的使者,而且獨自一人,看上去給人勢單力孤的感覺。那些欺軟怕硬的謀士們,倚仗著人多勢眾,在自己的地盤,個個盛氣淩人。諸葛亮決心先打掉他們的氣焰,所以他出手淩厲,製人要害,像張昭這樣的江東首席謀士,憑他的囂張氣勢,也不過勉強與諸葛亮周旋了三個回合。他突出的弱點就是主張降曹,投降是既無能又無恥的表現。諸葛亮看準了這一點,在曆數劉備一方怎樣仁義愛民、艱苦抗擊曹操之後,話鋒一轉:“蓋國家大計,社稷安危,是有主謀。非比誇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交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誠為天下笑耳!”一下子點到了張昭的痛處,使他啞口無言。

接下來的虞翻、步騭、薛綜、陸績、嚴唆、程德樞之流,都不是諸葛亮的對手。如薛綜與陸績出於貶低劉備,抬高了曹操的身份,這就犯了當時士大夫階層中的輿論大忌。諸葛亮一把抓住這點,斥責他們一個是“無父無君”,一個是“小兒之見”,說得兩個人滿麵羞慚,先後“語塞”。嚴唆與程德樞完全是迂腐儒生,其中一個問諸葛亮:“適為儒者所笑?”諸葛亮尖銳地指出:“尋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興邦立事……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準確有力地擊中對方的弱點,使對方垂頭喪氣,理屈詞窮。

在一場唇槍舌劍中,對手總有說漏嘴的時候,這正是窮追猛打的好機會。這種辦法用以對付傲氣十足的對手較易奏效,因為對方一丟醜便像鬥敗的公雞一樣,垂頭喪氣,沮喪不已。因此,一旦抓住他們的弱點,傲者比謙虛的人更容易打敗。

五、多聽少說以黑製黑

厚黑學認為沉默是金。詩雲:“此時無聲勝有聲。”默默無言反而會使對方摸不著邊際,高深莫測,使其懾服。老子日,“大辯不言”,也就是這個道理。過去,心理學家常常認為我們應該把自己的事情講出來,告訴別人,但現在人們逐漸發現在與別人的交往中有時更需要忍耐和沉默。沉默不是無奈,不是軟弱,而是一種內在的抗爭,能起到舌頭無法起到的作用。

生活中,狹義的沉默就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即緘口不語。廣義的沉默則是不通過言語,而是綜合運用目光、神態、表情、動作等各種因素,或明或暗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在生活中,沉默具有豐富的內涵,作用也十分明顯。一是沉默可以用來避免衝突升級,二是沉默可以用來做暗示性表態。這裏有一個故事:

古時候,有個農民牽著一匹馬到外地去,中午走到一家小酒店去用餐,這時一個商人騎著一匹馬過來,也將馬往同一棵樹上拴。農民見了忙說:“請不要把你的馬拴在這棵樹上,我的馬還沒有被馴服,它會踢死你的馬的。”但那商人不聽,拴上馬後也進了小酒店。

一會兒,他們聽到馬可怕的嘶叫聲,兩人急忙跑出來一看,商人的馬已被踢死了。商人拽住農民就去見縣官,要農民賠馬。縣官向農民提出了許多問題,可問了半天,農民裝作沒聽見似的,一字不答。

縣官轉而對商人說:“他是個啞巴,叫我怎麼判?”商人驚奇地說:“我剛才見到他的時候,他還說話呢。”縣官接著問商人:“他剛才說了什麼?”商人把剛才拴馬時農民對他說的話重複了一遍,縣官聽後將驚堂木一拍,說:“這樣看來是你無理了,因為他事先曾警告過你。因此,現在他是不應該賠償你的馬的。”

這時農民也開了口,他告訴縣官,之所以不回答問話,是想讓商人自己把事情的所有經過講清楚,這樣,不是更容易弄清楚誰是誰非嗎?

沉默會產生更完美的和諧,更強烈的效果,就好像音樂中音符與休止符一樣重要。這其實也是一種很高明的糊塗術。因此,在日常交際中,遇到自身難以說清是非的問題時,不妨也像這位農民一樣,以無言應喧嘩。

常看恐怖片的朋友,一定會有這樣的體驗: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場景,往往是那些落一根針都能聽見的寂靜無聲。這個道理在恐嚇中也頗為靈驗。在生活中對某些氣勢洶洶來找碴兒的人,如果你不動聲色,不理不睬,便會產生比以硬對硬更大的震懾力量,也就是說沉默成為最為強硬的武器。

日本航空界的三位紳士曾用此法,擊敗了美國一家企業一些精明強幹的人。

談判剛剛開始,美國公司的談判人員介紹本公司的產品。他們利用了圖表、圖案、報表,並用兩個幻燈放映機燈在屏幕上以圖文並茂,持之有據,來表示他們的開價合情合理,品質優良。這一推銷性的介紹過程整整持續了兩個半小時。在這過程中,三位日本商人一直安靜地坐在談判桌旁,一言不發。介紹結束了,美國方麵的一位主管充滿期待和自負地打開了房裏的燈,轉身望著那三位不為所動的日本人說:“你們認為如何?”有位日本人禮貌地笑笑,回答說:“我們不明白。”

那位主管的臉頓時失去了血色:“你們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你們不明白什麼?”

另一個日本人也禮貌地笑笑,回答道:“這一切。”

那位主管的心髒幾乎要停止跳動了,問:“從什麼時候開始?”

他倚牆而立,鬆開了昂貴的領帶,氣餒地呻吟道:“那麼……你們希望我們怎麼辦?”

三個日本人一齊回答:“你們可以重放一次嗎?”結果,美國公司士氣被挫,要價被壓到了最低。在人們慣用的思維裏,好像談判中隻有處於優勢,才能壓倒對方,控製左右局麵,最後取得成功。實際此言差矣。如果遇上了一個強於你的對手,向他適當示弱,或許是製勝的法寶。無知不是福氣,但在談判中,無知有時是個可供選擇的手段。三位精明的日本人在不可一世的美國人麵前展現了無知,以漠然對待自傲自負,使對方也安靜下來,從而占據了有利的地位,最終獲得了成功。這種出奇製勝的原因何在?以靜製動,失其銳氣,後發製人。曹操向來都是很欣賞曹植的敏捷才思的,很想把王位傳給他。而法定繼承人曹丕在詩詞方麵比曹植差很多。曹丕的謀士吳質卻很會揣摩曹操的心理,他揚長避短,為曹丕設計了恰當的表現內容,並逐步使曹丕代替了曹植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

一次,曹操要帶兵出征,曹丕和曹植為父親送行。曹植出口成章,頌揚曹操的功德,曹操聽了很是高興。要說曹植這馬屁拍得很準,讓後麵出場的曹丕很不好辦,然而吳質卻在曹丕耳旁告訴他,待會兒隻要痛哭就行了,什麼都不用說。

曹丕一點就通,在曹操麵前哭得是昏天黑地,對曹操的眷戀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曹操和眾人都被這場麵所感動了。

剛才對曹植的良好印象被這“淚水”衝得一幹二淨,曹操及眾人反而認為曹植的華麗辭藻顯得華而不實了。

人說沉默是金。是的,有時沉默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你覺得一個人多說話好還是沉默好?以說話是鐵,沉默是金的說法那便是沉默比多話好。人之言語即是他行為的影子,我們常因言多而傷人,言語傷人,勝於刀槍,刀傷易愈,舌傷難痊。

一個冷靜的傾聽者,不但到處受人歡迎,且會逐漸知道許多事情。而一個喋喋不休者,像一隻漏水的船,每一個乘客都會趕快逃離它。同時,多說積怨,瞎說惹禍。正所謂言多必失,多言多敗。隻有沉默,才不至於被出賣。

保持沉默便是保持不傷人的最好方式。有道德的人,絕不泛言;有信義者,必不多言;有才謀者,不必多言。多言取厭,虛言取薄,輕言取侮,唯有保持適當的緘默,別人將以為你是一位哲學家。

我們的說話絕對要適量,無把握的事不要亂開口,尤其當有陌生人比我們有經驗和更多了解的人在座時,因為我們多說了,便是不打自招,揭露了自己的弱點及愚蠢,並失去了一個獲得智慧及經驗的機會。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