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委婉周全的求人法(3 / 3)

2.吊人的胃口:讓對方感覺到希望的牽引

吊人胃口,也可以說是“利而誘之製人術”,是“誘之以利,將欲與之,而先不與”,讓想要得到利益之人長期生活在隱隱約約的希望之中。這樣,就會讓這個抱著希望的人死心塌地地為你辦事兒。

這一心理規則能夠給要辦事兒的朋友一個很好的啟示:首先,要想達到自己的目標,就必須刺激起人的欲望,暗示隻要能辦成事,好事就在後頭,並不時地給些甜頭,讓他相信你所說的並非是一句空口大話,於是在不斷的刺激下,他的欲望也就被挑了起來,這時就是你牽著他鼻子走的時候了。

因此,大可不必有求於人便感覺低人一等的被動消極想法,而應利用本身的資本去吸引他,去打動他,這才是辦事兒的最高境界。也許你會說我一無所有,沒啥資本,叫我如何吸引他。其實,資本全在自己開發,一無所有本身就是資本,你有一條寶貴的生命,你有一個發達的大腦,你有無牽無掛的瀟灑,於是你會根據那時那刻的種種條件做出一條最有效的辦事兒方案,付諸行動,包你成功。

3.求助於人,要循序漸進

求助於人,應由小到大,由微至著,由淺及深,由輕加重才是,如果一開始就有太大的請求,一定會遭受對方斷然拒絕。

所以,一點一點引人接受,一點一點讓人進入,既是找人辦事兒的小技巧,也是嫁接成功的大原則。

了解了這些道理,找人辦事的要領你也就基本掌握了。另外切記不要以難辦的事、重大的事托人去辦,這會一下子堵住了自己辦事的路。循序漸進是一條應該記住的原則。

著名國學大師林語堂總結中國人求人辦事,像寫八股文一樣,對於如何循序漸進地求人辦事很有啟發。

中國人辦事很少像洋鬼子“此來為某事”那樣直截了當開題。因為這樣不風雅。如果是生客就更顯得冒昧了。中國人相當講究話裏做文章,有著八股般起承轉合的優美。不僅有風格,而且有結構,大概可分為四段:

第一段是寒暄、評氣候。諸如“尊姓”,“大名”,“久仰”,“夙違”及“今日天氣哈哈”皆屬於此類。林語堂稱之為氣象學的內容,其要在起“來則安之位安而後情定”的作用,即聯絡感情。

第二段是敘往事、追舊誼。這就更深一層了,要從大眾皆有的生命空間過渡到彼此較為特殊的那一塊,是深入的過程。林語堂戲稱之為“史學”。“也許有你的令侄與某君同過學,也許你住過南小街,而他住過無量大人胡同,由是感情便融洽了。如果,大家都是北大中人,認識誌摩、適之,甚至辜鴻銘,林琴南……那便更加親摯而話長了”。這一段做得好,雙方感情可能會有真正的融洽。

第三段是談時事、發感慨。這可是政治學了。“感情既治,聲勢斯壯”,於是便可聯手出擊,可進入侃的境界。這一段做得好,感情更為融洽,聲勢又壯,甚而至於相見恨晚,到了兩肋插刀的程度。至此,可認為到了陡然下筆,相機言事之際。

第四段就叫經濟學———奉托“小事”。可客氣地起立,拿起帽子,繼而轉來道:現在有一小事奉煩。先生不是認識某某嗎?可否請寫一封介紹信雲雲。這一段要自然隨意,不給對方造成很大的壓力或使對方覺得自己該欠他多大人情。

林語堂描述的這段“求人八股”,包含著調侃的口氣與戲謔的成分,但是卻恰如其分地描繪了中國社會裏求人辦事的實況。

四、難言之事巧開口

當我們遇到麻煩事想求助他人時,會不知怎麼開口,畢竟有些不好意思。而事實上,隻要掌握了一定的厚黑口才技巧,就不會覺得開口是件難事了。難言之時如何開口,以下幾點對我們可能有所幫助。

1.借他人之口替自己說話

在西安事變前夕,張學良和楊虎城頻繁晤麵,都有心對蔣介石發難。可在對方沒表明態度之前,誰也不敢輕易開口。時間越來越緊,可雙方都是欲說還休。楊虎城手下有個著名的共產黨員叫王炳南,和張學良也都是舊識。在又一次晤麵中,楊虎城便以他投石問路,說道:“王炳南是個激進分子,他主張扣留蔣介石!”張學良及時接口道:“我看這也不失為一個辦法。”於是,兩位將軍開始商談行動計劃。

2.在幽默的玩笑話中道出實事

莊重嚴肅的話題會使人緊張慎重,而輕鬆幽默的話題,往往能引起感情上的愉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能把莊重嚴肅的話題用輕鬆幽默的形式說出來,這樣對方可能更容易接受。

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在一家外資企業工作,在較短的時間內,連續兩次提出合理化建議,使生產成本分別下降10%~20%,領導非常高興,對他說:“好好幹,我不會虧待你的。”

這名大學生當然知道這句話可能意義重大,也可能不值一文。他想要點實在的,便輕鬆一笑,說:“我想你會把這句話放到我的薪水袋裏。”領導會心一笑,爽快應道:“會的,一定會的。”不久他就獲得了一個大紅包和加薪獎勵。

麵對領導的鼓勵,大學生如果不是這樣俏皮,而是坐下來認真嚴肅地提出加薪要求,並擺出理由若幹條,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3.轉個彎子,套出對方的話

有時,一些話自己說出來顯得很難為情,這時,誘導對方先開口無疑是好辦法。

李某準備借助於好友劉某的路子做筆大生意,在他將一筆巨款交給劉某的第二天,劉某暴病身亡。李某立刻陷入了兩難境地:若開口追款,太刺激劉某的親人;若不提此事,自己的局麵又難以支撐。

幫忙料理完後事,李某對劉的妻子說:“真沒想到劉哥就這麼突然地走了,我們的合作才開始啊。這樣吧,嫂子,劉哥的那些關係戶你也認識,你就出麵把這筆生意繼續做下去吧!需要我跑腿的時候盡管說,吃苦花力氣的事情我不怕。”

看他絲毫沒有追款的意思,還豪氣衝天,義氣感人,劉的妻子很是感動。其實他明知劉妻沒有能力也沒有心思幹下去,話中又加上巧妙的提醒:我隻能跑腿花力氣,卻不熟悉這些門路;困難不小而且時不我待。

結果呢?劉妻反過來安慰他道:“這次出事讓你生意上受損失了,我也沒法幹下去了,你還是把錢拿回去再找機會吧。”

4.用商量的口氣

用商量的口氣把要求辦的事兒說出來不失為一種高明的辦法。如:“能快點把這事兒給辦一下嗎?”

在向別人提出建議時,如果從對方話語中看出人家可能不具備有關條件或意願,那就不要強人所難,這樣也顯得很有分寸。

5.采用婉求、誘導法

美國《紐約日報》總編輯雷特想找一位精明幹練的助理,他把目光瞄準了年輕的約翰·海。當時約翰剛從西班牙首都馬德裏卸任外交官職,正準備回到家鄉伊利諾伊州從事律師事務。

雷特請他到聯盟俱樂部吃飯。飯後,他提議請約翰·海到報社去玩玩。在這期間,雷特從許多電訊中,找到了一條重要消息。那時恰巧國外新聞的編輯不在,於是他對約翰說:“請坐下來,幫我為明天的報紙寫一段關於這消息的社論吧。”約翰自然無法拒絕,於是提起筆來就寫。社論寫得很棒,於是雷特請他再幫忙頂缺一星期、一個月,漸漸地幹脆讓他擔任這一職務。約翰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放棄了回家鄉做律師的計劃,而留在紐約做新聞記者了。由此人們總結出一條求人辦事兒的規律:央求不如婉求,勸導不如誘導。

6.變相“要挾”

一位老師是個非常熱心的教育家。有一天,她到附近的圖書館去,想借一些有關教育的書籍。她詢問圖書館內的管理員:“一個禮拜能否借25冊書?”

圖書館的管理員告訴她:

“一個人一次隻能借走兩冊,這是無法通融的。因為要借書的人太多了。”這個老師聽了這些話後,很激動地說:

“我知道,那麼,以後我每周都帶學生來,讓他們每人都借一本。”原來很頑固的圖書館管理員,聽了她的話後,突然改變了態度,取消了原來的規定。

在這件事中,最令人痛快的莫過於,當這位老師提出要讓每一個同學來借書時,圖書館管理員就打破了要遵守規定的規則。圖書館管理員雖然知道應該遵守規定,但他又厭惡繁雜的工作,對工作不熱心,所以才做出上麵的決定。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