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委婉周全的求人法(1 / 3)

一、給人一個幫你的理由

“自我推銷”是一種藝術。戰國時代,古人就以他們的智慧和經驗,創造出了“自我推銷術”。這種推銷術方法很多,形式也各不一樣。說客們穿梭於各國的權貴之間,抓住一切機會表現自己,推銷自己。張儀是“連橫”策略的創始人之一,他從魏國一名不起眼的說客,一躍而成為秦魏的宰相,以滔滔辯才登上萬眾矚目的政治舞台,執戰國政局之牛耳,可謂真正大丈夫。連司馬遷也不得不承認,他是一位“傾危之士”(十分危險的人),同時他還是一位“厚黑之士”。像張儀這種完全靠自己的遊說來謀得顯赫地位和財富的人,在戰國時並不少見。

公元前680年,齊桓公奉周朝天子的命令統率陳、曹、齊三國兵馬討伐宋國。桓公命管仲為前部先行。管仲一行人到行山腳下,這時他們遇見一個身穿短衣短褲,頭戴破草帽,赤著雙腳的放牛人。此人拍牛角而高歌。管仲觀看此人雖衣衫襤褸但相貌不凡,於是派人以酒肉慰勞。並把放牛人喚到跟前與之交談,交談中得知此人名叫寧戚,衛國人。管仲問其所學,放牛人對答流利,表現出非凡的學問和膽識。管仲歎了口氣說道:“豪傑埋沒於此,如不引薦,何時才能顯露才華?”遂修書一封,讓寧戚轉呈桓公。

三天過後,桓公的車仗到了那個地方,寧戚又拍著牛角唱道:“南山燦,白石爛,中有鮮魚長尺半。生不逢堯與舜禪,短褐單衣至骨幹。從昏飯牛至夜半,長夜漫漫何時旦。”

桓公當時聽了就非常驚訝,他下車問他道:“你這區區一個放牛之人,怎麼敢如此大膽竟然毀謗朝政?”寧戚說:“小人怎敢毀謗朝政。我聽說堯舜之時,正百官而諸侯服,去四凶而天下安,不言而信,不怒而威。而今北杏開會,宋國君臣半夜逃跑;柯地會盟,曹沫又來行刺。現在您假天王之命,以令諸侯,欺侮弱小的國家,如此以往,何時天下才得太平。”

桓公聽了勃然大怒,大聲喝道:“匹夫出言不遜!”喝令斬首。

寧戚麵不改色,仰天歎曰:“梁王殺了關龍逢,紂王殺了比幹,今天您殺了我,我就是與關龍逢、比幹齊名的第三條好漢了。”

齊桓公看到寧戚膽識過人,怒氣頓時就消了一大半,命人與之鬆綁。這時寧戚才將管仲留下的書信交給桓公。桓公大喜說道:“既有仲父的書信,為什麼不早呈寡人?”

寧戚回答說:“我聽說賢德的君主擇人而用,賢良的臣子也擇主而仕,您如果不喜歡直言敢諫而喜歡逢迎,那麼我寧死也不會交出管相國的書信。”桓公當晚在蠟燭光下,拜寧戚為大夫,讓他和管仲一起同參國政。後來寧戚為桓公遊說宋國,宋國不戰而降,加入盟約。

“標新立異”往往能獲得一種注意,同時也會得到一種認可。寧戚一開始並不展示管仲的書信,而是陳述自己的觀點,這首先就被認可了,最後再呈現出書信就會更加使人欽佩。

在曆史事件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示,要求人者可能有很多,競爭也可能異常激烈,因此,要想使所求之人接納自己。並重用自己,或為自己辦事,必須使出全部招數,使盡全力去遊說。在辯論的時候,必須有創意有新的見解,最好是能給人留下一種獨特的印象。要讓所求之人,因感動而接納,這便需要相當奇妙的機智。如果言辭不夠動聽技巧笨拙,不但自己推銷不出去,話語不被接受,反而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禍害。正因如此,古時的說客們不得不殫精竭慮,想盡一切推銷自己的方法,去打動君主。這些對於今天想要求人者會有巨大的借鑒作用。

在漢武帝劉徹即位後,熱衷於召集天下的賢能之士。告示貼出沒幾天,便有近千人上書推薦自己。這些自薦者使用的平庸方式並沒有引起武帝注意,但當他看到東方朔的自薦書時,他感到相當震撼。

當時並沒有紙張,推薦書是寫在竹簡上的,而令人震驚的是,東方朔的上書長達3000多片竹簡。漢武帝閱讀著東方朔的上書,遇到中間停頓休息時,便在其間按印作標記,然後再讀下去,這樣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才將竹簡讀完。

3000張竹簡,最多不過十天就可以看完,為何武帝要花兩個月的時間呢?這是因為東方朔的上書內容太精彩了,武帝覺得,一次讀完未免可惜,寧願分段逐次看完方過癮。

《漢書》裏有東方朔上書中的一段:

“臣朔少失父母,為兄嫂所養。臣十三而學文史之用;十五學劍;十六學詩書;十九請孫武兵法……所讀共二十二萬言;臣勇若孟吧賁,捷似慶忌,廉如鮑叔,信如尾生,如是,則足以為天子之臣矣!”

我們從這裏可以看出東方朔臉皮是夠厚的,也是由於他敢於如此吹噓自己,才會引起武帝的注意,讓武帝對他刮目相看,這就是厚黑學中的給自己臉上貼金。

後來武帝下令召東方朔進宮,他的自薦戰術無疑獲得了最後成功。東方朔從近千人中脫穎而出,固然因為他文采出眾,但更重要的是他思維敏捷,懂得使用技高一籌的自我介紹法,所以獲得了成功。

自我介紹是求人的起點,然而如何通過自我介紹來表現出自己的價值和分量,如何溝通與對方的感情,使對方承認並接受,是一門並不簡單的學問。

齊國有個叫馮諼的人,非常貧困,連自己都不能養活,然而他卻是一個足智多謀的人。他托人把自己推薦給門下有食客三千的孟嚐君,情願寄居孟門之下討一口飯吃。

孟嚐君問:“客人有什麼愛好?”

馮諼不是那種善於表白自己的人,他為了考察孟嚐君,就對孟嚐君說:“我沒什麼愛好。”

“客人能做些什麼呢?”

“我也沒什麼大的才能。”

“好吧。”於是孟嚐君笑了笑,同意接收他,左右的人以為孟嚐君很輕視馮諼,就把粗劣的飯菜送給他吃。

過了幾天,馮諼靠在柱子上,敲著自己的寶劍,唱道:“長長的寶劍啊,咱們回去吧!吃飯沒魚。”

孟嚐君知道了這件事情後,對手下的人說:“讓他吃魚,和中等門客同等對待。”

又過了幾天,馮諼敲著他的劍唱道:“長長的寶劍啊。咱們回去吧!出門車都沒有。”左右的人都恥笑他,也把這事告訴孟嚐君。孟嚐君說:“給他備車,和門下有車的客人一樣對待。”

於是馮諼乘著他的車,高舉著寶劍去拜訪他的朋友說:“孟嚐君能把我當客人對待。”但又過了幾天,馮諼再次敲著寶劍唱道:“長長的寶劍,咱們回去吧!沒有東西養家啊。”孟嚐君通過別人問道:“馮先生有親人嗎?”答曰:“有位老母親。”於是孟嚐君派人供給他母親衣食費用,不讓她缺少什麼。

從此之後,馮諼對孟嚐君十分感激,而孟嚐君對馮諼也產生了一種獨特的看法,後來孟嚐君讓他去收債,而他卻讓薛地的老百姓把債券都燒掉了,並說那是孟嚐君的仁義,也是因為如此,當孟嚐君回到薛地的時候受到了老百姓們熱烈的歡迎。

從此,孟嚐君把馮諼作為心腹看待。馮諼後又為孟嚐君營造三窟,令孟嚐君高枕無憂。

在“厚黑之士”看來,要想求人成功,從眾多求人者中脫穎而出,就要讓別人注意自己,要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別人,要懂得危言才能聳昕、獨特才能脫穎而出的道理。

二、巧妙暗示,雨露均沾

有利益和沒利益,辦事就會出現不同的結局。有利益,人們會主動去做事,沒了利益,辦事就會缺乏一定的誘因。

比如在辦事的時候,如果對方感到答應你的要求的話,他是在進行無償的奉獻,他根本無利可圖,得不到任何好處,這時,他自然不願意給你辦事,至少積極性不會太高。

要想辦事順利,在求朋友辦事的時候,就要讓朋友知道事情辦成後會得到某種好處。要讓朋友知道你求他幫忙辦事,不是讓他白幫忙,事成之後,他也會得到好處。

我們時常在電影電視上看到這樣的鏡頭:一方給另一方暗示或許諾,若把某種事辦成功了,我保證給你多少錢,或者某種好處。對方聽了以後,精神為之大振,為了得到某種好處,或者由於某種好處的誘惑,他會盡最大的努力,想盡辦法,排除萬難,最後的結果是很快就把事辦成了。

1.有利益和沒利益,辦事會有不同的結局

春秋時的範蠡被奉為中國商人的始祖,他曾輔佐越王勾踐打敗吳國,隨後功成身退,移居別地經商,以他的聰明才智,很快便富甲一方。

後來,他的三兒子因殺人獲罪而被囚在楚國,範蠡計劃用金錢保全兒子的性命,他派長子打通關係,並寫了封信讓他帶給以前的朋友莊生,並囑咐長子說:“一到楚國,你就把信和錢交給莊生,一切聽從他的安排,不管他如何處理此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