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送禮求人法(1 / 3)

一、救人救急送禮送需

常言說,“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雪中送炭”可以說是“送”的最高境界,因此,“送”的原則,就是想對方之所想,急對方之所急,送對方最急需的東西。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在擔任自民黨幹事長時,雖然他要忙著主持自民黨選舉事務,但他也不忘記派人將慰問金送到落選的議員家中,並且勉勵他們不要氣餒,下次重新再來。對落選的議員來說,田中角榮的勉勵已經使他們深受感動,而送慰問金,更加深了他們的感激之情。在此之後,擁戴田中角榮的人越來越多,竟形成了一個“田中派”。

相反,如果田中角榮在此時將相同的金額或禮品送至當選的議員家中,情況就不同了,那些禮品、禮金就成了錦上添花,一點也不特殊,更不能取得效果。

人們對金錢的標準,往往因狀況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因此,精通厚黑術的人更懂得“雪中送炭”遠比“錦上添花”更有意義。

每個人活在這個世上,都不可能不有求於人,也不可能沒有助人之時。但是,怎樣幫才幫得更有意義呢?請記住一條規則:救人一定要救急,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有成功,就有失敗;有得意者,就有落魄者。或許你昨天還是成功的典範,是一個意氣風發、春風得意的人;到了今天,你就可能由於某種原因而一貧如洗,變成一個普普通通的人,甚至還不如普通人的落魄者……在商品社會,這種現象並不罕見。

道理很簡單,如果他人有求於你,說明他正等待著有人來相助;如果你已經應允了,就必須及時兌現。如果他人沒有應急之事,也不會向你求助,因為一般人都不願輕易求人。所以,在別人困難的時候拉別人一把是不會被忘記的。安德海曾在慈禧太後危難之機,為之冒死傳遞詔書,由此深得信任與寵愛。

鹹豐十一年(公元l861年)六月駕崩於承德,享年31歲。八大臣即扶六歲的皇太子載淳在靈柩前繼位。在京的王公大臣聞訊後都聚在恭親王那裏議事,對不召恭親王參與此事感到不滿。恭親王雖未做聲,但心裏卻有了打算。他為了摸清離宮諸人態度,當即寫了一道奏折,請求去承德奔喪。

肅順等人見奏折,怕恭親王來後與慈禧太後串通起來對付他們,當下擬旨,說是京師重地留守要緊,且勿來奔喪,一麵又加強對慈禧太後的監視。慈禧很火,但因肅順挾持著小皇上,她一時也沒有辦法。

恭親王接到聖旨,知道是肅順搞的,但因為是聖旨,不能違抗,也是急得束手無策。就在這時,軍機大臣文祥以及內務趙主事押了太監安德海來,要見恭親王。

恭親王聞聽這幾個人把安德海押了來,知道其中必有文章,所以當下命門官放他們進來,其他人概不準入內。

安德海是慈禧太後的寵監,怎麼被押入京呢?

這得從恭親王的奏折說起。恭親王要求去離宮奔喪,被肅順等人借聖上旨意給駁了,此事被安德海知道了,安德海秘密地告訴了慈禧太後。慈禧太後不甘心處於被動地位,她思來想去,心生一計,讓安德海告訴禦史董元醇奏請兩宮太後垂簾聽政。

董元醇遵照慈禧旨意寫了一道奏折,交給了八大臣。

怡親王載垣看罷奏折,拍案大罵:“混賬主意,我朝自開國以來,哪有什麼垂簾聽政!”

肅順道:“這明明是有人指使,應立刻駁回,免得他人再生事端!”

怡親王道:“對!駁回去!”當下提筆在原奏折上批下了一行字:“如再敢萎言亂政,當即按大清律例加罪處置!”慈禧得知後,氣得渾身發抖,心想:如不除掉肅順這幫人,自己便有生命危險,當下與慈安太後商議。慈安太後本無意垂簾,但架不住慈禧太後一個勁兒地說,而且說得十分危險,於是也動了心。

慈禧道:“除了密召恭親王來處置,別無良策,恭親王總是我們弟兄,當今的皇叔呀!”

慈安道:“那就叫他來吧。”

當下擬了懿旨,可是派誰去送呢?當時兩宮太後發起愁來了。因為肅順等人早已派人嚴守宮門,任何人不得隨便出入。

安德海見慈禧愁眉苦臉,便道:“太後,莫不是為那密詔送不出去發愁?”慈禧道:“正是為此,眼下離宮的形勢你也不是不知,明著送不行,可密送也有閃失。一旦落入他們手中,就要招來殺身之禍。”

安德海道:“老佛爺,奴才願意舍死傳遞詔書。”

慈禧道:“小安子,難得你一片孝心,可你天天常在我身邊,他們能不注意你,你又能如何出得了離宮?”

安德海道:“老佛爺,你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當年三國時,曹操與東吳交兵,東吳來了個周瑜打黃蓋,奸詐的曹操不也照樣中計,肅順未必比曹操轉軸多少?”

安德海道:“小安子願當那黃蓋。”慈禧:“那豈不苦了我的小安子。”安德海道:“為了太後,奴才粉身碎骨在所不辭,受點兒苦算得了什麼,隻要日後主子多疼奴才就心滿意足了。”

次日,慈禧讓太監宮女重新為她布置寢宮,安德海當眾道:“先皇剛剛駕崩,太後如此安排,恐怕有些不當吧。”

此話顯然惹惱了慈禧,她當即罵道:“大膽奴才,竟敢幹預我宮事,來人呀,給我掌嘴!”

幾個人一擁而上,直打得安德海捂著腦袋連喊饒命。

安德海被打個鼻青臉腫,口吐鮮血。慈禧太後仍然怒氣未消,命人將安德海押送京城交內務府懲辦。

安德海苦苦求饒,慈禧哪裏肯聽,當即把手向外一揮,厲聲喝道:“帶走!”安德海被責的消息很快傳遍了離宮,早有人報予了肅順等人,他們聞訊也甚為開心。

怡親王道:“這安德海可是太後的紅人,怎舍得毒打一頓呢?”

鄭親王道:“那小子該打,平日不得人心,沒少在太後跟前說咱們的壞話。”怡親王道:“一個小小的太監,責打一頓就罷了,還送什麼內務府,真是小題大做!”

肅順道:“這位那拉氏被咱們控製起來,她哪裏服氣,一肚子怨氣沒處發泄,這回趕上她的小安子倒黴了,說不定得把命搭上。”眾人邊說邊笑,可誰也沒想到這裏的文章。

且說安德海被押入京城,到了內務府,押送人交差之後,取了回文,自回承德。

內務府的趙主事不知內情,當下提審安德海。安德海什麼話也沒說,偷偷地向趙主事遞了個眼色,趙主事會意了,知道安德海有話要暗中相告。這位趙主事也是慈禧太後的心腹人,當時他命左右退下,低聲道:“安公公有何話講?”

安德海道:“快快送我去見恭親王,慈禧太後命我前來傳遞密旨,並有要事相告。”

就這樣,恭親王立即去了承德,給了肅順一個措手不及,除掉肅順等八大臣,確立了慈禧太後的地位,安德海也隨之青雲直上。

常言道:“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其實,這“滴水之恩”也是分場合的,如果一個人處在極度的困境之中而你施加援手,那麼他便可能會感恩一輩子;與之相反的是,一個人處在順風順水、春風得意時,你給他一點好處,他極有可能“人多忘事”。所以,施人以援手最好在別人處在困境之時,這樣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世紀70年代初,石油危機波及香港。香港的塑膠原料全部依賴進口,香港的進口商趁機壟斷價格,將價格炒到廠家難以接受的高位。不少廠家因此被迫停產,瀕臨倒閉。在這個關係許多企業命運的時刻,李嘉誠毫不猶豫地站到了風口浪尖。在他的倡議和牽頭下,數百家塑膠廠家人股組建了聯合塑膠原料公司。原先單個塑膠廠家無法直接由國外進口塑膠原料,是因為購貨量太小,現在由聯合塑膠原料公司出麵,需求量比進口商還大,因此可以直接交易。所購進的原料,按實價分配給股東廠家。在廠家的聯盟麵前,進口商的壟斷不攻自破。籠罩全港塑膠業兩年之久的原料危機一下子結束了。

李嘉誠在救業大行動中,還將長江公司的13萬磅原料以低於市場一半的價格救援停工待料的會員廠家。直接購入國外出口商的原料後,他又把長江本身的20萬磅配額以原價轉讓給需求量較大的廠家。危難之中得到李嘉誠幫助的廠家達幾百家之多。李嘉誠因而被稱為香港塑膠業的“救世主”。可見在別人危難時伸手援助,可以為自己建立更深厚的群眾基礎,贏得更多的朋友。

你在關鍵的時刻幫人一把,別人也會在重要時刻助你一臂之力。初看起來這似乎是等價交換,然而,不管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都不可能孤單一人打拚天下,尤其是要使自己的人生局麵推廣開來,更離不開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要想讓別人將來幫助你,你就必須先付出精力去關心別人、感動別人,這樣才能贏得別人回報的資本。因此,高明的為人技巧就是急人之難,解人於倒懸之中。

二、求人辦事,禮要先行

人的感情具有物化性,僅用話語來表達你對朋友的關心和友誼不太實際。僅憑兩片嘴唇就能達到辦事成功是不可能的,還要有點物質上的交流。這就需要你運用一些小禮品來溝通與辦事人的關係。

張先生一次開車去看朋友,心想離開朋友家的時候再把禮物從車上拿下來。於是,他空著兩手就進了朋友的家,大家寒暄一番,時近中午,朋友沒有留他的意思。張先生起身告辭,說:“我買了一些東西,放在車上,我去拿下來。”朋友一聽,馬上說:“今天中午怎麼能走呢?就在我這裏了。”朋友的妻子也立刻轉身去了廚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