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低調做人,低調做人(1 / 2)

t��\u001b\u0004�【原文】

吳王浮於江,登乎狙之山。眾狙見之,恂然棄而走,逃於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見巧乎王。王射之,敏給搏捷矢。王命相者趨射之,狙執死。

王顧謂其友顏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無以汝色驕人哉!”顏不疑歸而師董梧以助其色,去樂辭顯,三年而國人稱之。

【譯文】

吳王渡過長江。登上獼猴聚居的山嶺。猴群看見吳王打獵的隊伍,驚惶地四散奔逃,躲進了荊棘叢林的深處。有一個猴子留下了,它從容不迫地騰身而起抓住樹枝跳來跳去,在吳王麵前顯示它的靈巧。吳王用箭射它,他敏捷地接過飛速射來的利箭。吳王下命令叫來左右隨從打獵的人一起上前射箭,猴子躲避不及抱樹而死。

吳王回身對他的朋友顏不疑說:“這隻猴子誇耀它的靈巧,仗恃它的便捷而蔑視於我,以至受到這樣的懲罰而死去!要以此為戒啊!唉,不要用傲氣對待他人啊!”顏不疑回來後便拜賢士董梧為師用以鏟除自己的傲氣,棄絕淫樂辭別尊顯,三年時間全國的人個個稱讚他。

【莊子的大智慧】

俗話說,“槍打出頭鳥”。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當一般鳥都在規規矩矩、按照神的詣意和模式安然活著的時候,出頭鳥先不安於現狀了。不是滿腹牢騷,就是領頭鬧事。天下尊卑貴賤、內外上下立即亂了章法,不收拾自然不行了。

為什麼出頭鳥總是不安現狀呢?據說這種鳥體格強健、能量超人。受膽識、智慧、才華的驅使,總要在在囊中脫穎而出,便呼嘯、便呐喊,弄得神都寢食不安,不打又怎麼行呢?

小說《西遊記》裏有個孫猴子,給個弼馬溫不做,要做“齊天大聖”。這“大聖”人世天上隻能有一個,至尊至上,你和他一樣齊,他又放在什麼位置呢?故孫大聖被鏟平是必然的。

莊子這個故事也是說的一隻自傲的猴子,最後終因此而被吳王射殺。由此,莊子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一個人不管有多大的本領,也不可將其當作驕傲的資本。謙虛謹慎,低調處世,才能獲得人們的敬重。

【莊子大智慧的解讀】

山不解釋自己的高度,並不影響它的聳立雲端;海不解釋自己的深度,並不影響它的容納百川;地不解釋自己的厚度,但沒有誰能取代她作為萬物的地位……

人生在世,我們常常產生想解釋點什麼的想法。然而,一旦解釋起來,卻發現任何人解釋都是那樣的蒼白無力,甚至還會越抹越黑。因此,做人不需要解釋,便成為智者的選擇。那麼在當今社會,與人相處,最關鍵的就是要學會低調。

低調處世是人生的一種大智慧。無論在官場、商場還是政治軍事鬥爭中,低調都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實則高深的處世謀略。

低調做人是一種品位,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心態、是一種精神。一個人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不管名有多顯、位有多高、錢有多豐,麵對紛繁複雜的社會,也應該保持做人的低調。

達·芬奇說:“微少的知識使人驕傲,豐富的知識使人謙遜,所以空心的禾稈高傲地舉頭向天,而充實的禾穗卻低頭向著大地,向著它們的母親。”做人,心態可以高昂,但行為需要低調。因為,低調才是真正的王道。哲人常常是沉默的,因為他們用大部分的時間在思考問題;政治家往往是多言的,因為高談闊論占去他們大部分的時間。

低調做人是一種性格和作風,更是一種思想和人生的哲學。有這樣一幅對聯,寫得十分有趣,可以說是道出了低調做人的真諦。上聯是:做雜事兼雜學當雜家雜七雜八尤有趣,下聯是:先爬行後爬坡再爬山爬來爬去終登頂,橫批是:低調做人。高山不言是一種穩重,大地無語是一種內涵,大海低調自是一片寬廣,鬆竹低調自是一種堅韌,藍天沉靜是一種寧靜的力量,月亮低調自是一片皎潔,梅蘭低調自是一種傲骨,做人低調是一種睿智。

低調做人是一種富有魅力的樸素情懷。低調做人,要有素養順其自然。在生活中多學習,用知識豐富自己的氣質和談吐,自自然然出於本性和本真地低調做人,自己不覺得苦,別人看著也不做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