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不計得失,甘於奉獻(1 / 2)

【原文】

百裏奚爵祿不入於心,故飯牛而牛肥,使秦穆公忘其賤,與之政也。有虞氏死生不入於心,故足以動人。

宋元君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後至者,儃儃然不趨,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視之,則解衣般礴臝。君曰:“可矣,是真畫者也。”

【譯文】

百裏奚不把官爵奉祿放在心上,所以養牛而牛肥,使秦穆公忘記了他出身低賤,而委之以國事。虞舜不把生死放在心上,所以能感動他人。

宋元君要畫畫,眾位畫師都來了,受君命拜揖而立,潤筆調墨準備著,門外麵還有一大半。有一位後到的畫師,舒緩閑適不慌不忙地走著,受命拜揖後也不在那站著,而往館舍走去。元公派人去看,見他脫掉上衣赤著上身盤腿而坐。元公說:“可以了,這位就是真正畫師。”

【莊子的大智慧】

莊子一生淡泊名利,追求虛靜恬淡,其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他對名利的剖析,鞭辟入裏、透徹精深,對於我們樹立正確的名利觀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啟發意義。

莊子在探究人生境界的過程中,對追逐名利的危害做了深刻剖析,發人深省。他認為,名利心過盛,禁錮天賦,塞人心智。“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凡沉溺於感官享受的人,其智慧就淺薄。名利心過分強烈,會降低靈性。

貪求名利會擾亂人的意誌,使人迷失本性。“貴富顯嚴名利六者,勃誌也”,富貴、財富、顯達、威嚴、名譽、利祿六者,都是幹擾意誌的因素。而意誌是抵禦誘惑、堅守本性,取得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貪得的欲念,如同蘆葦長滿稻田一樣,塞心性,最終使人迷失善良的本性,發生蛻化。

“爵祿不入於心”。莊子用百裏奚爵祿不入於心,專心養牛,而被委以重任等事例,告訴人們,隻有專心致誌做對社會和百姓有利的事情,不計較個人得失,甘於奉獻,才會得到信任和愛戴,也才會實現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

【莊子大智慧的解讀】

潛心付出,不計得失,用現今的話說,就是一種無私的奉獻精神。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奉獻乃是生活的真實意義。假如我們在今日檢視我們從祖先手裏接下來的遺物,我們將會看到什麼?他們留下來的東西,都是他們對人類生活的貢獻。”

的確,人是需要有一點精神的,奉獻精神對於提升思想境界、美化短暫人生、促進社會進步、和諧人際關係是必不可少的。不講奉獻,“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必然是損人利己、無益於群體、社會和人民的人。

終生都在旅行的徐霞客:我國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在青年時代就立誌不應科舉,不入仕途,把全部精力都獻給祖國地理學的研究事業。他從22歲出遊太湖開始,直到去世為止,三十多年間都在旅行考察,足跡遍布全國名山大川,北至盤山,南及崇左,東到普陀,西抵騰衝。徐霞客是一個不畏艱險的人,他去的地方,常是人跡罕至的窮鄉僻壤,長年累月地跋山涉水,經常攀懸崖峭壁。他登山一定要登到最高峰,觀察河流一定要追溯源頭,不達目的決不罷休,途中經常遇到危險。別人勸他回去,他斬釘截鐵地說:“我帶一把鋤頭走,何處不可以埋我的屍骨呢?”51歲那年他還要出遊滇南,對兒子的勸阻,他回答說:“你們隻當我死了。”最終,徐霞客撰寫成著作《徐霞客遊記》,在國內外具有深遠的影響。

“奉獻精神”是一種愛,是對自己事業的不求回報的愛和全身心的付出。對個人而言,就是要在這份愛的召喚之下,把本職工作當成一項事業來熱愛和完成。

由於奉獻是無私無償的,所以人們總是把無私與奉獻聯係在一起,稱作無私奉獻。無私奉獻作為一種情操、一種境界、一種精神,它是人們人生觀、價值觀的體現。這種無私奉獻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時代的呼喚。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勳”。

1924年6月25日,鄧稼先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一個書香門弟。他5歲入小學,在父親指點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礎。1946年,鄧稼先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物理係,後在北京大學任教。1948年10月,鄧稼先赴美國普渡大學物理係留學。

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後,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在北京外事部門的招待會上,有人問他帶了什麼回來。他說:“帶了幾雙眼下中國還不能生產的尼龍襪子送給父親,還帶了一腦袋關於原子核的知識。”此後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