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返璞歸真,合乎自然(1 / 2)

【原文】

彼至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為駢,而枝者不為跂;長者不為有餘,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故性長非所斷,性短非所續,無所去憂也。

【譯文】

那所謂的至理正道,就是不違反事物各得其所而又順應自然的真情。所以說合在一塊的不算是並生,而旁出枝生的不算是多餘,長的不算是有餘,短的不算是不足。因此,野鴨的小腿雖然很短,續長一截就有憂患;鶴的小腿雖然很長,截去一段就會痛苦。事物原本就很長是不可以隨意截短的,事物原本就很短也是不可以隨意續長的,這樣各種事物也就沒有必要去排除憂患了。

【莊子的大智慧】

本段出自《莊子》中的《駢拇》篇。“駢拇”就是合並長在一起的腳趾,跟旁生的歧指和體內的贅瘤一樣,雖然是天生的“贈品”,卻沒有任何用處的多餘之物。

《駢拇》以篇首的兩個字作為篇名,該篇重點闡述的是道家學說的精髓:順性無為,因任自然的原理,反對以仁義等人為枷鎖去破壞人性。

“彼至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可以說這句話是莊子學術之大綱,至理正道,質言之就是一句話,不失天然的情性,不失生命的本根。

莊子思想的核心是徹底的真和樸,這和他本人的社會的、政治的思想完全是一致的,一切違背天然情性、生命本根的社會、政治、文化、理想在他麵前都遭到了堅決的否定和痛徹的打擊。在莊子看來,天然本真的生命價值重於一切身外之物,重於利、名、家、天下。在社會物欲觀念日漸盛行的時代,莊子這種返璞歸真、追求本真的精神,具有極高的價值。

【莊子大智慧的解讀】

返璞歸真,即去掉外在的裝飾,恢複原來的質樸狀態。其目的就是要通過自身的修行和修煉,使生命返複到始初的狀態,道家稱之為“返樸歸真”。

在返樸歸真的修行道路上,諸多高真大德的踐行曾為後世學道修道者作出了榜樣。漢末魏伯陽真人,“挾懷樸素,不樂權榮”而專心修煉。葛洪真人不隨世變,言則率實,杜絕嘲戲,終日默然,被邦人鹹稱為抱樸之士。並提出應“全大宗之樸,守真正之源”。晉代嵇康好道,亦以“賤物貴身,誌在守樸,養素全真”為修行宗旨。

俄羅斯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晚年也在努力返樸歸真,追求純真自我。

列夫?托爾斯泰功成名就,晚年力求過簡樸的平民生活,他想把所有的著作權與財產捐給民眾,但結婚48個春秋的妻子蘇菲亞卻對丈夫的“敗家”舉動痛心疾首,百般阻撓,寸步不離地守護著自己的產業。夫妻關係日益緊張,爭吵衝突,苦惱不堪。終於,82歲高齡的托爾斯泰踏上了出走之途。

托爾斯泰和索菲亞共渡了精彩的人生,既是生活伴侶,又是工作夥伴,還一起生下13個孩子。索菲婭聰慧能幹,不僅為丈夫操持家務,治理產業,而且為他謄寫手稿,3000頁浩瀚的《戰爭與和平》就抄寫過七次。《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複活》三大名著使托爾斯泰成為19世紀最傑出的作家,功名顯赫,世人仰之,夫貴妻榮。在同舟共濟的過程中,索菲亞執著於共創的成果——世俗的榮耀和財富。

而托爾斯泰卻感到虛無,桂冠、財富和軀體早晚要卸下,帶不走,人不過是塵世的匆匆過客。貝埃爾、列文、聶赫留道夫,都是托爾斯泰在作品中的自我投射,探索生命的意義,懺悔,贖罪……環顧托爾斯泰的一生,曆經幾次思想嬗變和精神危機,越來越關心的是靈魂的問題。他尋求的不再是享譽全球的文學地位和豐厚財富,而是對人生、宇宙終極真理的叩問、超脫塵世的精神力量。

在《懺悔錄》中,托爾斯泰反省以往的過失,剖析否定自己。《謝爾蓋神父》體現了靈與肉的掙紮,苦修的謝爾蓋為了抵抗女色誘惑而剁掉自己的一個手指頭。眾人仰慕的功成名就反而讓他迷失了自己,最終謝爾蓋在流浪中找到生活的真諦。

周圍一片赤貧,貧富懸殊,過多的占有使托爾斯泰感到罪過。他說:“財富會腐蝕人的靈魂。” 他關懷底層民眾,先後組織賑濟梁讚省和圖拉省災民的活動,他還努力維護受官方教會迫害的莫洛康教徒和杜霍包爾教徒,並在1898年決定將《複活》的全部稿費資助杜霍包爾教徒移居加拿大。

這位大莊園主、大文豪,晚年奉行著苦行僧式的克己生活,戒煙戒酒、摒絕奢侈,持齋吃素。凡是自己能幹的都要自己動手。劈柴、生爐子、縫鞋、耕地……他訪晤神父、主教、修道士和隱修士。他說:“關於神性與信仰問題的探討使我看到一種卓越而偉大的理想。……神力的明確無疑的表現,就藉著啟示而向人們顯露著善的法則……”

托爾斯泰不顧妻子反對,最終公開發表聲明:從1881年以後他出版的任何作品,可以由任何人免費出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