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不爭之智,人生至境(2 / 2)

有一次,他的姑表兄弟辛韜曾問及他當年為曹操謀取袁紹冀州的情況,他卻極力否認自己的謀略貢獻,說自己什麼也沒有做。他為曹操“前後謀劃奇策十二”,史家稱讚他是“張良、陳平第二”,但他本人對自己的卓著功勳卻是守口如瓶,諱莫如深,從不對他人說起。他與曹操相處20年,關係融洽,深受寵信,從來不見有人到曹操處進讒言加害於他,也沒有做過一件使曹操不悅的事。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在從征途中善終而死,曹操知道後痛哭流涕,說:“孤與荀公達周遊二十餘年,無毫毛可非者。”並讚譽他是謙虛的君子和完美的賢人。這都是荀攸避招風雨,精於應變的結果。

避招風雨的應變策略,初看起來好像比較消極。其實,它並不是委曲求全,窩窩囊囊做人,而是通過少惹是非、少生麻煩的方式,更好地層現自己的才華,發揮自己的特長。這種不爭之智,正是一種大智大慧。

以不爭處世,不僅有利於提升自己的人生,而且對身心健康也是大有好處的。

何茲全,曆史學家,1911年9月7日生於山東菏澤。1935年,北大學史學係畢業後前往日本留學,翌年因病回國。1939~1940年,在中央大學曆史係研究魏晉南北朝史,並講授“中國通史”課程。1941~1944年,任國民黨中央訓練委員會編審。1944年,任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47年赴美國求學。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發生後回國,在北京師範大學任教,先後任副教授、教授,兼任魏晉南北朝研究室主任。

何老一生筆耕不輟,《魏晉南北朝史略》、《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古代社會》、《愛國一書生:八十五自述》等都是其代表性著作。其中《中國古代社會》一書,是他多年研究古代社會及古代向中世紀演變的重要成果,在學術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多年來,他赴美、日、香港、台灣等地講學,推動中國史學研究的發展。

何茲全老人不僅學術成就聞名學界,他的健康長壽也讓學界稱道。年近百歲的何老,至今仍精神矍鑠,腰板挺直,步履穩健,幽默達觀。

學習是何老一生最重要的寄托,這個寄托也是何老生活的要旨之一。他不僅每天花大量時間看書,而且還在96歲高齡時出版了六卷本《何茲全文集》。2008年初,何老還受聘於北大兼職教授。他表示:受聘北大實現了他幾十年來的夙願,他感謝母校對他的培養和教育,並願意為北大曆史係的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作出自己的貢獻。

何老生活上很簡單。早上一般一個雞蛋,一碗牛奶,再加一個小包子;中午和晚上一般是饅頭花卷之類的麵食,喝水也隻喝白開水或少量淡茶。日常飲食就兩字:簡單。現在不僅腸胃消化很好,而且很少生病。

年輕時的何老十分熱愛足球,雖然現在已年近百歲,卻依然保持著對足球的濃厚興趣。2008年6月歐洲杯在白天的重播,老人都要堅持看完。他興奮地說:“我一開始就看好西班牙,結果西班牙真沒辜負我的期望啊!”

何老有兩句自己最喜歡的話,即“人海身藏焉用隱,神州坐看可無言”和“士不可以不弘毅”。他解釋說,前句是說不為名利所困,神清氣閑,用不著另尋世外桃源;後一句是說知識分子承擔著傳承中國文化的責任,應有著自己獨立不羈的文化品格和氣魄。

從何老近百年的人生看來,飲食、運動等外在的因素對長壽養生固不可少,但是內在平和達觀的心境更是重要。何老總結似地說:“與世無爭與人無爭是第一;吃得好睡得好是第二。”

由此可見,健朗而治學不殆的何老,始終保持著一種“不爭”的健康心理狀態,這正是他健康長壽的主要秘訣之一。

《菜根譚》中說:“矜名不若逃名趣,練事何如省事閑。”一個喜歡誇耀自己名聲的人,倒不如避諱自己的名聲顯得更高明;一個潛心研究事物的人,倒不如什麼也不做來得更安閑。這正是“隱者高明,省事平安”的不爭之智,它是一種人生至境。

【家長裏短說莊子的大智慧】

當今社會是一個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社會,人們在這一環境中,不可能不不參與競爭。所以,我們也不能籠統地說“爭”都是不對的。在同等條件下,在道德與法紀範圍內,去爭取較好的生活條件與待遇,是無可厚非的;公平、平等地參與競爭,也是應該大力提倡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