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生卒年代至今尚無定論。多數人認為大約於公元前369年出生於戰國中期的宋國蒙地(今河南商丘縣東北,一說今安徽蒙城縣)。
莊子有著一定的貴族身世,他的祖輩們原在楚地為官。“戰國七雄”時期,楚國通過吳起變法日漸強盛起來,但後期由於楚悼王逝世,吳起失去王權庇護,原先在變法中利益受到損害的達官貴人聯合起來作亂,攻打王宮,追殺吳起。最後,吳起抱住悼王的屍體被亂箭射死。不過,那些參與作亂的顯貴們也沒有得到善終,他們因射殺吳起而犯了傷害王屍的“夷宗”大罪,繼位的楚肅王因此而誅滅“七十餘家”。莊子的父祖輩就是在這時為避“夷宗”之禍而越境遷居宋國蒙地的。
一個養尊處優的貴族家庭陡然淪落為普通平民,流亡異國,自食其力,必然是一個相當難以適應的艱難過程。由此可以想見,莊子的幼年時代是生活在一種動蕩、憂患的環境氣氛之中的。不過,對於天資聰穎的莊周來說,這種不堪回首的幼年生活經曆,也順理成章地造就了他那善於思考的內向型性格。
幼小的莊周經曆了世事的變遷,很小就學會了思考很多問題,由於其家庭成員有著極高的文化素養,他在耳濡目染中也讀了許多書。這是莊子成為思想家,成為一個反傳統、反異化、非理性,重內在精神修養的思想家的最根本性的原因。
莊子早在七歲時便開始讀書,十八歲時拜長桑公子為師,學習《道德經》。及至公元前340年,秦伐魏,魏都濟陽城(今東明境內),任命宋人惠施為相,魏占宋地,莊子為吏漆園。這個工作簡單地說就是掌管漆事,即負責所有與油漆相關的事情。家業頹敗至此,莊子隻好安於這種手工業,以謀求生計。
莊子是一個心靈手巧的人,他可以織出非常精細的草鞋,可以做出當時堪稱一流的漆器,並對木工、陶工、屠宰、洗染等幾乎所有的手工業都十分精通。司馬遷記載:“周嚐為蒙漆園吏”,這也證明了莊子曾因技藝的精湛,做過一任管理漆器作坊的小官吏。
由於莊子的勤奮和用心,他在手工業勞動的實踐過程中,對各種物質的屬性都有較為深刻的認識和體驗,並通過這種體驗進入了“直觀體道”、“道不可言”的精神修養境界和哲學境界。
這種悉心於技藝的經驗體會,也成了莊子哲學思想邏輯展開的不竭源泉。他管理漆器作坊的時間並不太長。即使擔任漆園吏期間,莊子的生活也十分貧困。據《莊子》書中的描寫,他住在窮街陋巷,靠打草鞋維持生活,餓得麵黃饑瘦;他身穿打著補丁的衣服,鞋子磨出了洞,用繩子綁在腳上;他曾因家貧向監河侯借糧,見魏王時也穿得十分破爛,這雖然也可能是有意襯托出內在的清高,彰顯一種關於忍受貧窮的理論,但終莊子一生,他在清貧中過著一種恬淡寡欲的生活卻是毫無疑問的。
莊子擔任漆園吏這段時間,是他近距離了解專製製度運作方式及其悖道本質的重要經曆。不過,公元前338年,也就在莊子三十二歲時,宋君剔成之弟也就是後來的宋康王,逐兄篡位,開始實行長達五十二年的殘暴統治。莊子見此,不久便棄職而去。
關於莊子棄漆園吏,《莊子·外篇·山木》載有這樣一段軼事:
有一天莊子在雕陵的栗園裏遊玩,看見一隻異鵲從南方飛來,翼展七尺,眼大一寸,翅膀掃過莊周額頭,停息在栗樹林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