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謀略(1)(3 / 3)

曾國藩竭盡精力,從各個方麵著手,製定了許多相關的政策用來約束和限製湘軍士卒和部屬,要求他們專心致誌地投入到戰鬥技能的訓練之中,以提高湘軍的整體作戰水平。不過,在做這些的時候,曾國藩還是從自己對於人性優弱點認知為出發點,做了很多具體的措施。

首先,他拒絕湘軍士卒、部屬與綠營士卒交往。曾國藩之所以在日常的士兵操練之中有著這樣的規定,是因為他知道人與人之間的影響是十分嚴重的。他十分相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流傳已久的至理名言。他痛恨綠營軍中的各種惡習,認為綠營軍的腐敗習氣已經“深入膏肓,牢不可破”。如果一旦湘軍之中的士卒和部屬與綠營軍兵相交過多,則將在平時的交往之中潛移默化地染上綠營士卒的惡習,並且使之像瘟疫一般在湘軍之中蔓延傳播。這樣一來,便會在湘軍之中形成不良風氣,嚴重影響湘軍的日常訓練。為此,曾國藩不僅要求湘軍在組織上與綠營徹底地割斷聯係,並且嚴格要求湘軍之中的士卒和部屬斷不可與綠營士卒為伍。

另外,曾國藩為了使得士卒能夠全心地投入到平時的操練之中,在一些日常的生活習慣之中還有著明顯的禁忌,例如,嚴禁吸食鴉片,不許進出賭場酒肆,不準宣淫縱欲等。曾國藩之所以這樣做,還是因為他對於人性有著很好的認知度。

首先,他是從組建湘軍的目的和湘軍作為一支軍隊的特殊性質考慮的。因為,他所組建的湘軍是為了維護清王朝岌岌可危的統治,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是要去戰場作戰的。這樣的目標就要求湘軍要有強壯的體魄。而吸食鴉片、宣淫縱欲明顯地會有損於身體的健康,使得軍士的體質變弱。倘若湘軍之中的士卒真的有人吸食鴉片或進賭場、妓院,不管曾國藩怎樣地加緊訓練,也是不可能達到提高湘軍戰鬥力的目的的。這就像是在肥沃的土地上種下的是一顆癟種子,又怎麼能夠發芽,長出果實呢?

另一點,曾國藩是從人性的角度出發的。他知道隻要人吸食了鴉片之後,便會對“鴉片”產生很強的依賴性,一旦沾上便很難戒掉,就像是掉人了深不見底的泥潭,隻能越陷越深。而賭和淫自古就是敗家之途,一旦沾染就難以戒掉,而普通湘軍士卒一個月的糧餉絕對是不能夠滿足他們的需要的。他們為了能夠弄到賭淫之資,便會想盡一切的辦法,從而誘發了他們心中的“惡”去偷竊、搶劫,這還怎能靜下心來進行日常戰鬥能力的訓練呢。所以,給湘軍帶來的負麵影響也是可想而知的。

為此,曾國藩為了使得日常士卒訓練達到預期的效果。他將這一條寫進了湘軍的營規。他並規定:一旦查出湘軍士卒誰吸食鴉片或參與賭淫活動,就會從重處罰或驅逐出湘軍大營。這些嚴格的營規都是從提高湘軍士卒的作戰能力和人性優弱點的角度為出發點的,所以曾國藩讓湘軍士卒在空閑時隻能去舞刀弄劍,進行戰鬥技能的操練。

這一切,都為以後湘軍與太平軍作戰之中能夠獲勝,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智慧點評

曾國藩為了提高湘軍訓練的效果,以求達到提高作戰能力,殫精竭慮,采取了各式各樣的方法。從中也可以看出曾國藩對人性優弱點具有很高的認知度,能夠很好地把握人性的優點,讓人性中的弱點向優點方麵轉變。正是因為他著重於湘軍士卒平時的鍛煉,讓士卒“勤於訓練”,使得湘軍的戰鬥能力才得以大大的提升。

No.34學會放權,發揮將領的能力

名人導語

戰術就是在決定點上使用兵力的藝術,其目的就是要使他們在決定的時機、決定的地點上,發生決定性的作用。

——約米尼(瑞士)

本節要點

該放權時便放權;該約束時堅決約束。

故事案例

1.該放權時便放權

無論是古代社會還是現代社會,一個人要成就大業有所成就就必須得善於用人,該放權時便放權,該約束時堅決約束。

用人與善於用人是不一樣的。曾國藩對軍事基本上不是很通,但卻能夠平定太平天國,造就不世之功,善於用人就是一個原因。曾國藩在察人、用人方麵有兩點:一是善於發現人才,這點曾國藩確實很厲害,如果不能夠發現人才就談不上善用;第二點就是相信人。

“擦亮眼睛,精選人選”、“以私誼形成維係湘軍中高層建築的紐帶”,對於曾國藩來說是他實施放權,讓將領充分發揮自身的才能,以促進湘軍整體建設的提高,也可以說是他實施這一策略的基礎。

那麼,應該采用怎樣具體的方法將實際的權力下放到中高層將領的手中呢?

對此,曾國藩可稱得上是一個具有創新意識,敢於創新的改革家。可以說,他已經完全地把手中的權力下放給了湘軍之中的每一位將領,而所采用的手段和策略也是令人震驚的。

曾國藩一改以往士兵歸屬國家所有的機製。熟知中國古代曆史的人肯定知道,自唐代“安史之亂”之後,一直到宋朝的建立,造成戰亂連綿的主要原因就是各地藩鎮擁兵自重。因此,自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後,接下來的幾個封建王朝,都采取種種措施,防止兵權落到帶兵將領和地方大吏的手中。

一直以來,這種緊鎖兵權的做法便被曾國藩所鄙夷。雖然這種方法對於維護統治階級有著一定的益處,但帶來的弊病也是讓人望而生畏的。

例如,清朝的綠營兵規定:將領平時各住其府,有事便授予兵權,事情完了之後,便各回其府;而士兵則平時分駐在各地,當戰事發生之後,便臨時抽調在一起,共同迎敵。戰事結束之後,便回到自己的駐地。

這樣一來,就存在著兩種弊端:其一是士兵與將領,士兵與士兵之間隻有奉命應征的上下級之問的關係,別無私情,兵將之間難以形成一個整體,難以發揮出應有的力量。其二,對於將領來說,也難以在指揮士兵的時候使自己的能力充分發揮出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國家軍隊,兵為國家之兵,將為國家之將,共同為朝廷負責。因此,他們就不能形成一個謀求某一派係或者家族利益的武裝集團,兵權也自然就確保無誤地掌握在了中央政府的手中,各地帶兵的將領絕不能占為己有。

但是,也正是這種原因、這種授權方式,大大地打擊了將領的積極性,使得他們在練兵的時候,馬馬虎虎不加注意,在對待士卒的時候也差強人意。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辛辛苦苦地練兵,將手下的士卒訓練成為戰無不勝的士卒,和自己又有多大的關係呢?到時候,自己訓練出來的士卒又不知道歸誰指揮,幫誰建功立業呢?

曾國藩就是從人性的優缺點之中看清了問題的關鍵,大膽地提出了兵役製度的改革。將世兵製變為募兵製,並規定一軍之權交付於統領,大帥不可遙製;一營之權交付於營官,統領不得遙製。於是各層士兵層層招募,進退棄取皆由長官決定,統營官、哨官遂為大帥的私屬,士兵也成了營哨官的私兵。“兵員自募,權歸主將”,將軍隊的組建、人事升遷等所有的權力,完全地給予湘軍之中的中高層將領。

2.該約束時堅決約束

可能有的人會存在疑問,這樣地將權力下放給下屬,特別是那些有著一定能力的下屬,雖然能夠讓他們的能力充分地發揮出來,但是“人心隔肚皮”,誰又能夠保證他們在自己的力量壯大了之後,不心存想擺脫曾國藩的指揮“自立門戶”的念頭呢?

其實,曾國藩當時也是想到了這一點的。為了防止這樣的情況發生,曾國藩采用什麼方式來製約湘軍之中的中高層將領呢?

首先,曾國藩對於每一個營都有著明確的人數限製。他的這一做法,就是通過規定的編製,來限製心存異心的湘軍將領,以免他們心存驕橫自滿之心,而走向分裂湘軍之路。其次,曾國藩對於每一個營官所招募來的新士卒,堅決地要求必須經過兩個月的訓練,才能開赴戰場。為什麼曾國藩如此地著重於對新招募來的士卒訓練呢?其目的還是為了保障自己對於湘軍保持有效的控製,對湘軍有著絕對的指揮權,保證湘軍的整體團結統一。曾國藩在練兵和訓兵的時候,不僅重視對士卒作戰能力的操練,更加著重於對士卒忠義血性思想方麵的教育,要求對新招募來的士卒,進行為期兩個月的訓練,其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曾國藩雖然采用了種種策略,但還是沒有完全避免將領自立門戶,導致湘軍分裂的事情發生。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曾國藩與王鑫之間的事情。

王鑫是湘軍建軍之初的將領之一,深受曾國藩的賞識,一直準備重用他。然而,王鑫卻認為自己是最早帶湘勇之人,並不想接受曾國藩的約束,準備自己另立門戶,自己幹出一番事業來。在曾國藩將湘軍的營地遷回衡陽之後,讓王鑫回湘鄉去招募湘勇。當王鑫回到湘鄉之後,不但十分張揚,就像是朝廷大員出巡一樣,還在招募湘勇的時候,比曾國藩規定的人數要多,竟達三千之多。更讓曾國藩吃驚的是,當王鑫率領著這三千湘勇到達長沙之後,與湖南巡撫駱秉章交往過密,慢慢地顯露出了自成一軍,脫離曾國藩指揮的趨向。

曾國藩見此情景,嚴格地要求王鑫除了仍然帶領一個營的湘勇之外,新招來的湘勇另外編成兩個營,由曾國藩另派人選為營官,但是,在這個時候,駱秉章卻不命令王鑫裁員。使得王鑫拒不聽命,自定營製,自派營官,在組織上、製度上獨立於曾國藩之外,走上了徹底決裂之路。

曾國藩在這種情況發生之後,為了維護湘軍的整體統一,向王鑫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王鑫隻能自帶一個營的湘勇,數量要嚴格地符合湘軍的營製,勇丁必須在經過兩個月的訓練之後才能開赴戰場。然而,王鑫卻認為自己和駱秉章走在一起,比跟著曾國藩要有前途,便毅然拒絕,真正走向了決裂境地。

形勢已經無法挽回,為了防止類似的事情再次出現,曾國藩隻好忍痛和王鑫一刀兩斷,將王鑫逐出了湘軍陣營,並且在給自己老師的信中對於王鑫大肆攻擊,使得吳甄甫(吳文鎔)不再調王鑫的軍隊北援,從此王鑫的軍隊也失去了進一步發展的機會。這樣一來,由於王鑫不能夠出省作戰,省內的財政又十分地困難,使得他不得不將三千四百人的軍隊減到兩千多。由此,對於後來出現的效仿者也起到一定的警戒作用。

與此同時,曾國藩也進一步加強了籠絡和控製部屬的策略,要求湘軍的將領在招募士兵的時候,必須嚴格地按照所規定的營規去辦,包括人員編製、操演訓練之法等,都必須依章行事,稍有越軌之處便會遭到革職或調離。

曾國藩並不是堅決地限製下屬實力過分壯大,不允許下屬自立門戶,尋求發展。他的這一策略隻是在湘軍剛剛建立還沒有完全得以壯大和成熟的情況下,為了維護湘軍的整體統一而采取的策略。當湘軍具有了一定的勢力,具有良好的發展時機的時候,他卻鼓勵手下有能力的人獨立門戶。這也正是曾國藩在建設湘軍,使得湘軍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智慧點評

正是由於曾國藩一方麵著力於對湘軍之中人才的培養,在一定的時機內又采取允許下屬獨立門戶的開明政策,適時地給予鼓勵,使得湘軍的發展速度很快,成為了一個龐大的集團勢力,而且始終保持著相對的統一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