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謀略(3 / 3)

唯骨肉之情愈摯,則望之愈殷,望之愈殷,則責之愈切。度日如年,居室中環牆,望好音如萬金之獲,聞謠言如風聲鶴唳,又加以堂上之懸思,重以嚴寒之逼人;其不能不出怨言以相詈者,情之至也,然為兄者觀此二字,則雖曲諒其情,亦不能不責之,非責其情,責其字句之不檢點耳,何芥蒂之有哉!

孟子說:“我愛別人,別人卻不親近我,自己要反躬自省,自己的仁愛是否有不到的地方;我以禮待別人,別人卻不理睬我,自己要反躬自省,自己的禮儀是不是不周到。”曾國藩正是這樣反省自己的,他說:我的聲望越來越高,這連我自己也不知道從何說起了,但我卻一直擔心這名望超過了實際,所以做哥哥的一定要給子弟做表率。曾國藩如此坦誠,在他看來,這不僅僅是作為兄長的一種責任,更是為人的第一要務。

5.家和則福自生

曾國藩說:家和則福自生。如果在一個家庭中,哥哥所說的話弟弟沒有不聽從的,弟弟所求的事哥哥沒有不應承的,一家人融洽相處,和氣蒸蒸,像這樣的家庭不興旺發達,從沒有過。相反,兄弟之間相互爭鬥,婆媳之間彼此扯皮,夫妻之問兩相計較,像這樣的家庭不衰敗,也從沒有過。

親人之間應當和氣,怎樣和氣?並不是你好我好的“和氣”,而應當在坦誠、忍讓,在互相關懷幫助、相互砥礪的基礎上的和氣,尤其是能夠真誠善良地指出對方的過錯、不足。被指出錯誤的人則是聞過則喜,不吝改過。這樣才能使大家不斷完美,相互協調,家業興旺。

曾國藩治家有方,兄弟多有建樹,子孫也人才輩出,家中一團和氣,攜老扶幼,子孝妻賢,因此也被世世代代廣為流傳。

智慧點評

親情是什麼?是一瞬間內心的觸動,但又往往是徹底的改變,是一種能改變十個月期望的力量,一種能忘卻使命的神奇,是一種渴望平安的永恒。親情是什麼?它讓我們永遠有依靠的對象,有傾訴煩惱的夥伴。我們抹不去它在我們身體裏的永遠,它隻屬於我們每一個人。親情的無私不在於每時每刻,而在於一生伴隨。

No.06 治家貴嚴,嚴父子多孝

名人導語

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孟軻

本節要點

曾國藩治家貴嚴;曾國藩重言傳更重身教。

故事案例

1.曾國藩治家貴嚴

在治家上,曾國藩奉行“治家貴嚴”的準則,提倡“進德修業”、“儉樸持家”。曾國藩認為“進德修業”,就是在積累無形的財富,完全是由自己做主。因此,在曾國藩去世時,清政府上諭稱讚他為“學問純粹,器識宏深,秉性忠誠,持躬清正”。他的德業修行之深由此可見。

他是這樣的一位父親:學問博深,見識廣遠,閱曆豐富,位高權重,要求嚴格,他把所有的經驗、智慧、理想、興趣、已成之誌、未竟之業全部壓過來。

做曾國藩幸運,做曾國藩的兒子更幸運。他把自己的全部知識、經驗和智慧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兒子,他為兒子提供了遠比一般人優越的生活條件和學習環境,他為兒子提供了一個又一個挑戰困難和失敗的機會,他把兒子看做他的軀體和心靈的新的延續。

曾氏家族的治家傳統是以“嚴”著稱的。據曾國藩說,他的祖父星岡公對父親曾麟書督促最嚴,往往在大庭廣眾之下,對其大聲嗬斥。有時別人惹得他不高興,他卻以斥責兒子的方式發泄。每當此時,曾麟書總是屏住氣,靠著牆,快走慢行,麵色和悅如初。家風如此,曾國藩自然深受熏陶。他提倡以嚴治家,教導子弟律己戒驕,一生從不怠慢。

曾國藩對子侄晚輩的要求都極其嚴格,他強調:“治家貴嚴,嚴父常多孝子;不嚴,則子弟之習氣,日就佚惰,而流弊於不可勝言矣。”

曾國藩在寫給兒子曾紀澤的家書中說:

我朝列聖相承,總是寅正(淩晨四點)即起,至今二百年不改。我高曾祖考相傳早起,吾得見竟希公、星岡公皆未明即起;冬寒起坐一個時辰,始見天亮。吾父竹亮公亦甫黎明即起;有事則不待黎明,每夜必起看一二次不等,此爾所及見者也。餘近亦黎明即起,思有以紹先人之家風。爾既冠授室,當以早起為第一先務。自力行之,亦率新婦力行之。

而後,他又說:

餘生平坐無恒之弊,萬事無成,德無成,業無成,已可深恥矣。逮辦理軍事,自關磨他,中間本誌變化,尤無恒之大者,用為內恥。爾欲稍有至就,須從有恒二字下手。

餘嚐細觀星岡公儀表絕人,全在一重字。餘行路客止亦頗重厚,蓋取法於星岡公。爾之容止甚輕,是一大弊病,以後宜時時留心,無論行坐,均須重厚。早起也,有恒也,重也,三者皆爾最要之務。早起是先人之家法,無恒是吾身之大恥,不重是爾身之短處,故特諄諄誡之。

這三點看似平常,實則思慮至深,寄望甚殷。這不是從書本中可以學到的,也不是他人能夠直言的,隻有父親對兒子才會說出這樣的話。早起說的是生活習慣,有恒說的是意誌品格,厚重說的是生活作風,這三點可以說談到了生活的方方麵麵,夠曾紀澤努力一輩子的。

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向以嚴父慈母作為家庭教育的基本模式。做父親的對子女嚴格要求,做母親的則偏重於仁愛,兩者結合使子女既會嚴於律己,又能體會家庭的溫暖,二者並行不悖。在教育子女過程中,沒有威嚴,子女對父母的話置若罔聞,教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話。而除了威嚴之外,還要對子女嚴格要求。

2.曾國藩重言傳更重身教

曾國藩提倡治家嚴謹,對子侄晚輩的要求都極其嚴格,但又不是一味督責,其深知“其身正,不令亦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重言傳更重身教。以嚴治家,曾國藩首先率先示範,並把自己的經驗歸納總結以教導子弟:“自己儆戒的方法是什麼呢?不外清、慎、勤三字。我近來把清字改為廉字,慎改為謙字,勤改為勞字,尤為淺顯易懂,也確有可以實行的方法。”後來,他又把自己恪守的“廉、謙、勞”作為一種功夫在家書中用以提醒弟弟們,使之成為曾家人人遵守的家風。這就是曾國藩與弟弟們說的廉字功夫、謙字功夫和勞字功夫:

沅弟往常在銀錢取與方麵不夠謹慎,朋友們譏諷議論而看不起,根源實在於此。去年冬天買梨頭嘴、栗子山之地,我就很不以為然。以後應不妄取分毫,不寄爭錢回家,對親族不多贈金錢,這是廉字功夫。

內心的謙虛不可知,而表現到行為方麵約有四項:麵色、言語、書函、仆從屬員。沅弟一次添招六千人,季弟沒有彙報,徑招三千人,這在其他統領根本做不到,而你倆能辦到,而且還順利。還有,你們每次來信索要帳篷、子彈、火藥等,常有很多譏諷之詞、不平之語,在自己兄長處的信件還這樣,給別人的信件更可想而知了。沅弟的仆從屬員頗為囂張,與人交際時的言語臉色,我沒見到,然而申夫講起往年對他的語氣,至今還感不快。以後應該在這四方麵痛加改正,這是謙字功夫。

每日臨睡的時候,要默數今天幹了幾件費腦勞神的事,幹了幾件勞累體力的事,就知道為朝廷幹的事還很不夠,以後更竭誠效勞,這是勞字功夫。

曾國藩說:“我因為名氣太盛,官位太高,常恐祖宗積陰德留下的福氣由我一人享盡,所以時時用勞、謙、廉三字自我戒懼,也希望兩位賢弟用此自戒。”同治五年(1866年),曾國藩家人離開金陵返回家鄉,他立即寫信給兩個兒子,對家人在家的具體事項做出周密安排,並告誡兒子,一個家庭要嚴樹家風,大房須帶個好頭:

此後還鄉居家,婦女縱不能精於烹調,亦必須常至廚房,必須講求做酒、做醋、小菜、換菜之類。爾等須留心於種蔬養魚,此一家興旺氣象,斷不可忽。紡績雖不能多,亦不可間斷。大房倡之,四房皆和之,家風自厚矣。

為了使兩個兒子在嚴樹家風方麵按照自己的設計帶好頭,曾國藩又不忘強調幾個做叔叔的為兒侄們做出榜樣。他在鹹豐四年(1854年)與諸子弟的家書中寫道:

諸弟不好收拾潔淨,比我尤甚,此是敗家氣象。嗣後務宜細心收拾,即一紙一縷、竹頭木屑皆宜撿拾伶俐,以為兒侄之榜樣。子侄除讀書外,教之掃屋、抹桌凳、收糞、鋤草,是極好之事,切不可為有損架子而不為也。

由此可見,曾國藩對家人的嚴格,不但大到品德的修養、與鄰裏族親的友善、不幹涉公事等,還涉及一些細節,如對男子要規定做收糞、鋤草、掃屋、抹凳,女子要做鞋、紡布、下廚、做調料、釀酒。他事無巨細,都要嚴格要求,沒有怠慢輕懈過。他常教育家人要“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富貴人家,不可不記此二語也”。他認為,要樹立好的家風,治家更應居安思危、精打細算、目光長遠。

中國有句俗話:“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事物總是在變化著,不可能一成不變,因而強盛的也終會有衰敗的一天,軟弱的有一天也會強大起來。老子曾日“天道無常”,警惕世人不可貪圖享樂,隻顧及眼前,而不做長久打算,防微杜漸。秦始皇以武力掃平天下,一統六國,不可謂不強,但強的極點就是弱。秦二世暴虐無道,天怒人怨,不懂長治久安,於是很快便亡國。《紅樓夢》中的四大家族權傾一時,但賈府奢華無度,不做長遠打算,人人隻顧近利,結果人財兩去化作一夢而終。

這些都告誡世人,盛時要想到終究有衰落的一天,應精打細算、事在人為、勤勤懇懇,這才是長久之計啊!

智慧點評

身教的根本是以身作則,家長應該注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教育孩子,身教的教育效果要遠遠高於言教,其道理在於身教作為一種行為作用於孩子,孩子就會作為一個主體主動去體驗、模仿、感悟而獲得直接的人生經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