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3 剛毅之氣,決不可無

名人導語

困難像彈簧,你硬它就軟,你軟它就強。生活就像海洋,隻有意誌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

——馬克思

本節要點

大丈夫要有剛毅之氣;曾國藩剛毅對付太平軍;剛毅之氣常存於遊俠中。

故事案例

1.大丈夫要有剛毅之氣

剛毅之氣,絕對不能沒有。然而剛毅與剛愎不同。古語說:“自己戰勝自己稱為強。”強製、強恕、強為善,這都是自己戰勝自己的意思。如果你不習慣於早起,就強迫自己天未亮就起來;如果你不習慣於端坐,就強迫自己端莊;如果你不習慣勞苦,就強迫自己與士卒同甘共苦,強迫自己辛苦勞作,這就是強。自己不習慣有恒心而強迫自己有恒心,這就是毅。如果不按上述去做,卻想去戰勝別人,這就是剛愎。這兩者看起來很相似,但事實上相差很遠。不能不小心留意。

各種事情和變化交迫,我應當把功業的成敗、名譽的優劣、文章的好壞,全都投於運氣之中,時間久了,就更加相信這種說法是正確的。然而,憑借我們的自信,則應當與運氣賭這世界於頃刻,比高下於錙銖,最終不能總讓運氣取勝,而我們卻總是失敗。當年我在江西、湖南,幾乎到了全國都不能相容的地步。六七年間,我根本不想再過問世亨。隻是因為最初的影響太大。我本來就自稱不顧生死,又怎麼能再去計較別人對我的毀譽呢?

每當遇到棘手的事情,必須在耐煩二字上痛下工夫。

我們這些人辦事,成敗隻好聽天由命,毀譽也隨別人的便,隻有自己處事的方法,靠自己來決定,也就是說,不隨眾人的喜懼而變化。

時事越是艱難,那麼挽回時局的方法,就必須首先注意小心謹慎,那種傲然沉鬱的精神,足以擔當艱巨的任務,但是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也是一個缺陷。

袁了凡所謂的從前種種譬如昨天已經死,以後種種譬如今天才生,新起爐灶,另行開張。誰知道這兩次大敗,不是上天磨煉英雄,使我大有長進呢?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我平生的進步,都是在受挫折、遭受屈辱的時候,要咬緊牙關,鼓舞自己的鬥誌,積蓄勇氣,增長智慧,而決不能灰心氣餒。

我在這種諸事不順的時候,也隻有采取逆來順受的辦法,仍然堅持一個“悔”字和一個“硬”字。

各種弊病,都是因為懶惰而產生的。懶惰則什麼事都放鬆了,一放鬆就對人的要求也不嚴格了。因而辦事就不迅速。隻要一處遲緩,其餘的地方就處處懈怠了。

2.曾國藩剛毅對付太平軍

最能體現曾國藩勇毅之氣的,是他在江西時孤軍對付太平軍,而分兵讓羅澤南進攻武昌。當時羅澤南率領的湘勇是湘軍在江西的另外一支勁旅,共約三千多人,本來也與塔齊布一起駐在九江城外。

鹹豐五年三月,曾國藩命他率部由南昌繞過鄱陽湖,出征贛東,在貴溪、弋陽、廣信(府治在今上饒)、饒州(今波陽)、景德鎮一帶抵禦太平軍。六月初,太平軍在湖北的戰事告一段落後,從鄂東南回師江西,占領義寧(府治在今修水),南昌戒嚴,羅澤南遂移師向西,在義寧府與太平軍周旋。

八月,他寫信給曾國藩,又單騎至南康,在船上與曾國藩會見。他慷慨陳詞,縱談利弊,規劃進止,謂欲奪取安徽、江蘇,必先得武漢,得武漢,控上遊之勢,則江西亦得屏障;若依然株守江西,如坐甕中,長期轉戰,終無益於大局。

因此,他請求允許自己率所部從義寧出發,進攻崇田、通山,增援武昌;如若得手,即引軍東下,以高屋建瓴之勢,奪取九江,使內湖的水師與外江聲息相通,東南大局庶可立有轉機。

羅澤南的這一戰略,與曾國藩多年所謀,大體一致,但羅澤南部一去,湘軍在江西便更加勢孤立單了。當時,劉蓉在座,插言說:“公所賴以轉戰者,塔、羅兩君。今塔公亡,諸將可恃獨羅公,又資之遠行,若有緩急,誰堪使者?”曾國藩回答說:“吾固知其然,然計東南大局宜如此。今俱困江西無益,此軍幸克武昌,天下大勢猶可為,吾雖困尤榮也。”

於是從塔齊布舊部中撥普承堯、彭三元率領的兵勇一千五百人交羅澤南,使羅部增至四千五百人。羅澤南起程的那天,劉蓉、郭嵩燾送至柴桑村,劉蓉說:“江西三麵距賊,此軍去,必不能支,計將安出?”羅澤南說:“曾公所治水師,幸能自立,但留曾公一人在,均無足計。”郭嵩燾感歎地說:“曾公意求有益於天下大局,其視此身如鴻毛,不自今日始也。”羅澤南說:“天苟未忘本朝,此老必不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