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很驚奇,隨著老人的去向注視著他。老人走了一裏地左右,又返回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可以教育。五天之後天將亮時,和我在這裏相會。”張良感到他很奇怪,便跪著說:“可以。”

五天後的天將亮時,張良就到下邳橋上去,可是老人已經先在那裏。老人生氣地說:“與老年人約會,為什麼後到呢?”說罷離去,但留下話說:“五天之後早點來!”

第五天,雞一叫,張良就去橋上,老人又先在那裏了。老人又生氣地說:“為什麼又來晚了?”說罷離去,又留下話說:“過五天後早點來!”

第五天,還不到半夜,張良就到橋上去了。不一會兒,老人也來了,高興地說:“應當這樣做。”而後拿出一部書,對張良說:“讀了這部書,就能夠做王者的老師了。

十年之後,你會轉運;十三年之後,你到濟水之北見我,穀城山下有塊黃石就是我。”天亮後,張良看這本書,原來是《太公兵法》,張良對此很珍視,經常誦讀它。後人常把此書稱為《黃石公三略》。

張良喜得這部兵書後,就開始認真地學習、研究。漢高祖劉邦在沛縣興兵反秦後,張良就成為漢高祖劉邦的謀略大師,幫助劉邦奪得天下。爾後,張良激流勇退,到了濟北,果然見穀城山下有塊黃石。

3.帝王也要恪守虛心原則

正是因為懂得虛心的好處,唐太宗李世民貴為帝王,仍恪守虛心的原則。

貞觀二年,唐太宗對侍臣說:“人們說當了皇帝就自認為尊貴高尚,沒有什麼可畏懼的,我卻認為應當保持謙遜恭謹,經常感到畏懼。從前舜告誡禹說:‘你隻要不自以為是,那麼天下就沒有人能和你爭賢能;你隻要不自我誇耀,那麼天下就沒有人能與你爭功勞。’另外《周易》中說,做人的準則應當是厭惡驕傲自滿而崇尚謙遜恭謹。大凡做皇帝的,如果自認為尊貴高尚,不保持謙遜恭謹的作風,那麼自身若有了不對的事,誰還肯冒犯威嚴上疏勸諫?我每說一句話、辦一件事,必定上畏懼蒼天,下畏懼群臣。蒼天高高在上體察著人世間的善惡,怎麼能不畏懼?我的一言一行都被眾公卿大臣、有識之士看在眼裏,又怎麼能不畏懼?從這樣的角度去考慮,就應經常謙遜恭敬,經常小心謹慎,盡管如此,還時常擔心所作所為不符合上天的意旨和百姓的心願。”

魏征說:“古人講,沒有一件事是沒有開頭的,但堅持到最後的卻很少。希望陛下堅持這種謙懼的作風,一天比一天謹慎,那麼國家就會永遠鞏固,而不會滅亡了。堯、舜時代之所以太平,實際上就是遵循了這個原則。”

智慧點評

虛心不是一般所謂謙虛,隻是表麵上接受人們的意見,也不是與人們無爭論無批評,把是非和真理的界線模糊起來,而必須保持自己的政治立場,當自己還未了解他人意見時不盲從。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No.20 戒驕戒躁戒妄言

名人導語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誌不可滿。

——魏徵

本節要點

第一忌,忌妄言;第二忌,忌自大;第三忌,忌非議;第四忌,忌貪欲。

故事案例

古往今來,凡成大事之人皆嚴於律己,戒除惡習。這種自省自察的品行使其得益,終成大業。

曾國藩說過這樣一句話:“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所以戒驕戒傲才能家興、人興、事業興。曾國藩宦海沉浮幾十年,由一介儒生逐漸轉變為深諳處世之道的官場中人,他的幾次轉變都能稱得上是飛躍,這與他不斷思考、不斷分析、總結自己過錯得失有很大關係。

人必自毀,方能他毀;人必自強,才能真強。與人交往中有許多禁忌,一旦觸犯,會招致意想不到的惡果。為了發現缺點而不自欺,曾國藩提出四個禁忌來警醒自己。後人皆可以此為鑒。

1.第一忌,忌妄言

自視清高,自命不凡,自以為是,這其中無一褒義。這種心態下的人常常誇誇其談卻又談不得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