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4 才與德不可有偏頗(1 / 2)

名人導語

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劉向(漢)

本節要點

曾國藩看才與德;曆代君王看才德。

故事案例

1.曾國藩看才與德

曾國藩認為,才與德,兩者不可有偏頗。用水來比喻,它的品德是潤下,它的才就是浮載物品、灌溉田地;用木頭來比喻,曲直是它的品德,作為舟楫和棟梁之用就是它的才。如果德是水的根源,那麼才就是水的波瀾;如果德是樹木的根,枝葉就是樹木的才。一個人有德而無才,就與愚笨之人相近;一個人有才而沒有德,則與小人一樣。世上的人大多不願承認自己愚笨,所以常常自稱願意成為有才的人;世上的人大多不希望自己成為小人,所以常常以德取人。大致情況就是如此。既然兩者不可兼得,那麼與其沒有品德而歸於小人,還不如沒有才能而歸為愚人。自我修養的方法,識人的辦法,都可從此入手。

人才大體上說有兩種,一種官氣較多,一種鄉氣較多。官氣較多的人,喜歡講資格,擺架子。這種人辦事不求驚世駭俗的現象,說話也不出格,不會有什麼弊病。不足之處是太沒有朝氣,遇到一事,隻讓身邊親近的人傳遞自己的意思,或者寫在書信中,不能做到身到、心到、口到、眼到,尤其是不能苦下功夫,親自去實際體察一番。鄉氣多的人,好表現自己的才能,喜歡出新花樣,做事時光考慮自己,不顧別人,說話時隻知顧前而不顧後。其缺陷是一事還沒辦成,就引起大家的非議。因此官氣較多與鄉氣較多這兩種人的不足之處都差不多。若不是非常賢德的人,也很難避免這兩種短處。我打算用“勞苦忍辱”四個字教人,所以暫時戒絕官氣較多之人而用鄉氣較多的人。必用遇事親自體察,身到心到口到眼到的人。趙廣漢喜歡用剛提拔起來的年輕人,劉晏喜歡用讀書人來理財,我願意向他們學習。

2.曆代君王看才德

關於人才的德與才的關係,曆代都有爭論。人們當然希望一個人德才兼備,但當兩者不可兼得時,又該怎麼辦呢?

曹操采取的辦法是以才為主,以德為次。他說:“古時候的伊摯,傳說出身低賤,管仲曾是齊桓公的政敵,但國君都重用他們,使國家興盛起來。蕭何、曹參是縣吏出身,韓信、陳平曾有不好的名聲,被人嘲笑過,他們終於能成就大業,揚名千古。吳起為了當大將,殺掉妻子來取得國君的信任,還散盡家產求官做,母親死了也不回來。然而,他在魏國做官時,秦人不敢向東侵犯;在楚國任相時,三晉不敢向南圖謀。我想現在天下肯定有品德很高的人埋沒在民間,還有果敢勇猛、奮不顧身、迎敵死戰以及被人看不起的小官小吏卻有奇異才能的,或者可以勝任大將郡守的人;對負有不好名聲,行為被人嘲笑的,或者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本領的,這樣的人,你們各自所知道的都要推薦給我,不能有所遺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