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4 才與德不可有偏頗(2 / 2)

而元朝的廉希憲,則把德看得比才重要。廉希憲在元世祖時官任中書平章政事。有一次,南宋降將、中書左丞劉整前來拜訪,廉希憲十分冷淡,竟然沒讓他坐下。劉整離去後,有一位南宋的書生,衣衫襤褸,拿著自己寫的詩求見。廉希憲聽說後,馬上將他請到裏麵,請他坐下交談,兩人天文地理、經史子集,海闊天空地聊了半天。廉希憲還十分關心這位書生,對他就像對待多年的老朋友一樣。書生走後,廉希憲的弟弟問他:“劉整身居高官,兄長卻對他十分簡薄;書生乃一介寒士,兄長卻對他優禮相待。您為什麼這麼做呢?”廉希憲回答說:“這就不是你所知道的了。身為朝廷大臣,我的一舉一動都關係到國家的利益。劉整雖尊貴,卻是背國叛主之人;而那名書生有什麼罪過呢?我朝是從沙漠中崛起的,我如果對待儒者文人不尊敬,那儒術勢必便會衰落下去,這便會影響到國家的統治了。”

明代的朱元璋則強調德與才的統一性。1376年2月,朱元璋在便殿與太子及諸臣談論君子之道。他說:你們聽說過進德修業的道理嗎?服飾華麗隻是外表,而恭遜溫良才是德行卓越的表現。古代的君子,德行高潔,充於內而著於外。所以他們目光遠大而道德日臻完善,達到很高的境界,不僅不染惡行,而且遠離邪僻。自己的德行修養達到一定程度,自然能服眾人。這樣,賢德之人便彙集求進,而不肖之人便羞愧自去。能修德進業,國家就會治理好,否則,必定以失敗而告終。因此,貨財聲色,是戕德的斧斤;饞佞諂諛,是妨賢的荊棘。應該拒之如虎狼,畏之如蛇虺。如果沉溺於貨財聲色,沒有不深受其害的。

結合曆史上關於德才關係的典型論述,再回頭來看看曾國藩的觀點,我們發現,他的論述還是比較公允的,而且切近實際。尤其是他把人才分為官氣較多和鄉氣較多兩種,較為符合當時的實際。

智慧點評

“德才兼備”是全世界無數組織千百年來都遵循的價值觀、人才觀、其本質是要求員工的一切行為都要做到有德、有才、兩者兼備,不可缺一,而且是德在前,才在後。事實上,一個人的才能越高,德與才的關係就越密切,越重要。德不僅由才所體現,而且為才所深化、升華;才不僅由德所率領,而且為德所強化、所激活。因此,要想成為組織重用的人才,就必須做到德才兼備。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