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0 揀選將才,必求智略深遠之人(1 / 2)

名人導語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韓愈

本節要點

狄仁傑舉用契丹降將;擇將不當造成戰爭失敗;曾國藩選將與相人術相結合。

故事案例

揀選將才,必求智略深遠之人,又須號令嚴明能耐勞苦,三者兼全,乃為上選。挑選將才,必須要找有深遠智慧謀略的人,而且要號令嚴明,能耐勞苦,這三個條件都具備,才是最好的人選。

曾國藩在此確定了將才的三個標準,這三個標準都是硬性的,而撇開了其它一些因素,如是否有道德、人際關係如何等等,這是很有見地的。因為從曆史上來看,往往是“一將難求”,真正的將才決定著戰爭的勝負和國家的興衰,所以不能苛求。

1.狄仁傑舉用契丹降將

唐朝名相狄仁傑也以舉賢薦能而名垂青史,尤其是他舉用契丹降將的故事,更為時人所稱許。李楷固、駱務整原為契丹大將,多次領兵侵擾唐朝邊境,驍勇異常,深為唐軍將士所忌恨。

不久,李、駱兩位因形勢所迫,率軍投降了唐朝。很多唐將主張斬殺二人,以揚國威。有人說:“這兩名賊將曆來以我朝為敵,為患邊境,殺傷我軍將士無數,不殺之,軍心不服,朝野起怨。”

狄仁傑卻力排眾議,他給朝廷上書說:“楷固、務整驍勇善戰,頗具將才,若能恕其不死,再授其官爵,他們必將懷著感恩的心情,為我朝南征北戰,將功補過。若不分青紅皂白,亂殺降將,勢必逼迫敵將死戰,至死不再投降我朝。這樣一來,就會增加我軍克敵的阻力。”滿朝文武都被狄仁傑說服了,於是委任兩將以官爵。

數年後,李、駱二將奉命領軍北伐契丹,兩將因熟悉敵情和戰術,統率唐軍勢如破竹,大獲全勝。武則天親自在宮中設宴為兩將慶功,此後,李、駱二將赤心效忠唐朝,屢立戰功。

2.擇將不當造成戰爭失敗

將才是戰爭勝利的重要基礎,曆史上因為擇將不當而造成戰爭失敗的例子也不勝枚舉,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過於諸葛亮對馬謖的誤用。

馬謖是諸葛亮好友馬良的胞弟,任綿竹成都令、越雋太守,史稱其人“才器過人”,因而深受諸葛亮的賞識,讓他擔任參軍之職。馬謖開始時也的確不負諸葛亮的倚重,在軍事上曾屢有建樹,如提出“攻心為上”的建議,為諸葛亮“七擒孟獲”、順利平定漢中立下了重大功績。然而,他畢竟缺乏實踐經驗,又不聽從諸葛亮的指揮,終於造成街亭慘敗。

蜀漢後主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為了北定中原、光複漢室、統一中國,決定率師北伐。蜀漢大軍出祁山,進展順利,給曹魏政權造成很大的震動。魏明帝趕忙派遣宿將張鄶前去阻擊蜀軍。

當時,馬謖擔任蜀軍的先鋒,兵據戰略要地街亭(今甘肅省秦安縣東北)。在張鄶全力來奪街亭的形勢下,馬謖能否守住街亭,也就成了關係到北伐成敗的關鍵。

諸葛亮深知街亭在整個北伐行動中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因此再三諄諄告誡馬謖不可麻痹輕敵,命令他選擇靠山近水的有利地形安營紮寨,以逸待勞,乘隙破敵。然而馬謖在街亭實地布防時,卻違背諸葛亮的命令,遠離水源,將營寨紮在街亭附近的南山頂上。

不久,張鄶率魏軍進逼街亭,偵悉馬謖舍水上山,就當機立斷,將馬謖所處的孤山團團包圍,切斷水源。蜀軍在孤山上饑渴難忍,軍心動搖,不戰自亂。張鄶乘勢發起攻擊,蜀軍力不能支,“為鄶所破,士卒離散”。魏軍攻占了街亭,馬謖大敗而歸。

3.曾國藩選將與相人術相結合

有了這麼多正反兩方麵的曆史教訓,曾國藩選起將來當然更會得心應手,尤其是曾國藩選將與他的相人術相結合,更是神乎其神。

清道光鹹豐年間,曾國藩需要人才,有的是經人推薦,有的是自願投效,曾國藩必定召見麵試,談話之後才決定是否啟用。

有一次,曾國藩約了三個人次日在會客室等候被召見,過了正午很久,尚未被召見,一人靜坐沉思,一人走來走去,一人臉上十分生氣,一副不耐煩的樣子。到了傍晚時,曾氏派人告訴他們三個人,可以回家等候被用,不必見麵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