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9 分才而用,各用所能(1 / 2)

名人導語

人的天賦就象火花,它既可以熄滅,也可以燃燒起來。而逼使它燃燒成熊熊大火的方法隻有一個,就是勞動,再勞動。

——高爾基

本節要點

曾國藩的偏才論;對偏才的應用方法。

故事案例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個人資源,隻不過所有的資源都需要優化組合才能發揮最好的效果。有人的資源,更要有懂得用人之人。

曾國藩對人才任用的智慧在於他對人才的分類觀察。人才大約可分下列十種:一是品性正直、道德高尚的清高之士;二是製度觀念強、執法剛正的法家;三是深思遠慮、能出奇策的術家;四是對德、法、術三類人才都有一定了解的國家棟梁之才;五是能任大臣和地方官的器能之才;六是各具三家之才的智意之才(術家交流);七是善於考察人物,卻不善於識別與自己同類型的人的臧否之才;八是追求短期功利、好大喜功的伎倆之才;九是超出三家之外的文儒口辯之才;十是膽略過人的梟雄之才。這種關於人才的劃分,決定了十種人才的特殊任用和利弊考慮。

1.曾國藩的偏才論

曾國藩認為上述人才都屬於偏才,但在使用時務必要小心謹慎,量才錄用。每個人都有優缺點,能發揮優點抓住時機才可能成事。這些偏才隻要善加利用,想有所成就都不會是一件難事。

清高之士。

因為自身的品德出眾而很容易獲得他人的信任和肯定。這種情況沒有禍害又有長久顯達,因此為世人所尊重。這種人做事能力強,政績與德行齊名,名聲和形象一樣,讓別人肅然起敬。將他的德行與政績相比,人們更希望他有高尚的品德。

法家。

倡導法製為天下遵守的人才,不喜歡不守製度、不講原則的人。為人大多中規中矩,為友無樂趣,為官有人懼。但這種人的默默無聞、不喜張揚是實幹家必備的個性,也是值得人學習的。他們的功績在於能建立法製、安邦定國而不在於人際交往。

國家棟梁。

這樣的人才兼備德、法、術三家之才,他的道德可以整頓社會風氣,法製足以匡正天下,權術足以製定國策,是國家不可缺少的人才。三才兼具者的才能德行足以代替君主掌管國家,常為將相,總理大事,這類人鮮見更應珍惜。

器能之才。

兼備三才,但是三才都不夠精純,以明哲保身的態度處世。權智有餘,公正不足,可撐小局難掌大權,獨缺裝天下事之胸懷,這是出任大臣、地方官的人才。

智意之士。

這種人容易被一般人所容納,被欣賞者所推許。但這種人不知進退,關鍵時刻先想的是保全自身,勇氣和行動上不如謀略家強勁,缺少一些奉獻精神,聲名功績最終比不上謀略家。

臧否之才。

這種人才在未成功時,被一般人所認識;已經顯達,又為一般人稱道,敏銳的觀察力使他們善辨是非,但也正因為這個原因而容易為誹謗者所怨恨。

伎倆之才。

這種人才成功後,被政府授以重任。不好的地方就在於使普通人勞頓,而地位低下者疲憊,好大喜功,愛做表麵文章,不是做實事的選擇。

文儒人才。

文章寫得好,口才好,又可傳道授業的人才。這類人才思敏捷,鋒芒畢露,針砭時弊但缺含蓄婉轉之性情。為人處事過於直接易得人喜歡也易得人厭惡,所以不屬於善於交際的類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