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9 分才而用,各用所能(2 / 2)

梟雄之才。

此等人才一般膽識過人,但對於人際的心機考慮不夠,心地大多淳樸,容易被小人陷害,所以常有懷才不遇之感。

2.對偏才的應用方法

曾國藩就上述主要人才,進一步論述了他們各自在應用中的優勢與不足。

第一,“王化之政宜於統大,以之治小則迂”:有遠大誌向的人必須要有階段性盼認識,腳踏實地不求一步登天。這就好比高材生找工作,總想找一份好的工作,進大公司很難,小公司又不願進,時間一長高不成低不就,結果浪費了時間也消磨了自己的意誌力,這樣的人還會有人認為他是個人才嗎?

第二,“器能之政宜於治煩,以之治易則無易”:機智聰明,深思遠慮,能出奇策的人才,術謀之人都很喜歡,而且也能認識別人的長處。器能之人善於解決困境與難題。

第三,“策術之政宜於治難,以之治平則無奇”:這種人胸懷奇謀,在任何時期都是一代奇士。但在和平年代,他們難以找到發揮其智慧的用武之地。亂世出英雄,英雄的背後,往往有大智慧的能人。

第四,“法家之政宜於治侈,以之治弊則殘”:這種人講求法製,用法製治理國家的一切,可以富國強兵,整治腐敗和歪風邪氣,往往能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但用這種方法治理貧窮落後的地方,因手段殘酷,反而弄得民不聊生。強硬的態度隻能對待做錯事情的人,不能對待窮苦的人,否則隻會適得其反。

第五,“智意之才宜於治”:這種人才善於開創新局麵,應該放在最需要發展的地方。在發達的地方,製度設備都完善的地方往往無所收獲或者收獲很小。

第六,“苛刻之政宜於糾奸,以之治邊則失眾”:這類人才為人鐵麵無私,六親不認,特別適於整頓治安,清除腐敗,但不適合安撫災民,撫慰人心。可以把他比作利劍而不是甜品。

第七,“伎倆之人宜於治富,以之治貧則勞而下困”:這種人追求短期功利,好大喜功。由於智謀多,能對複雜的局麵應付自如。經濟發達的地方,人民生活很好,心思就會用到其他方麵,社會就生出許多問題。他們自己生事要逃避懲罰,因此就千方百計賄賂官員,結果造成生活秩序一片混亂。治理這種地方,必須要用靈活變通的人,光靠實打實幹的精神是行不通的。

曾國藩說:“臣以自任為能,君以用人為能;臣以能言為能,君以能聽為能;臣以能行為能,君以能賞為能。”話雖不多,卻精辟地闡述了人才與使用人才之間應守好各自的權責和本分。

當然,隻有用人的理論還不行,必須得付諸實踐,實踐中還必須小心謹慎,不然,人才的能力非但得不到合理利用,反而會造成失去人才等嚴重後果。

曾國藩在識人、分才、用人方麵十分慎重,凡到他那裏投效的人,都設法將之安頓下來,然後一一接見,根據各自的特點安排事情。在幕府中經過較長時間的觀察和了解,對每個人才的特點掌握後,再保以官職,委以重任。

正因為曾國藩對自己的才能有著深刻而清晰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推己及人。他也有把有才之士放在合適位置上的能力。因為其心係國家安危,又有寬廣的胸懷,才能做到不嫉才而薦才。

智慧點評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個人資源,隻不過所有的資源都需要優化組合才能發揮最好的效果。有人的資源,更要有懂得用人之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