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8 知己知彼,百人百用(2 / 2)

對於彭玉麟,曾國藩說:“淡於榮利,退讓為懷。”在論及營中諸將時,曾國藩說:“塔齊布,一威望之將,畢金科,一驍悍之將;王福、韓升均屬難得之才……”

王安石說過:“人才難得亦難知。”因此,如何正確認識人才,將不同人才用到最合適的位置,是當政者需要著意關注的問題。

曾國藩在這方麵已經做了成功的範例。他手下的人才不管是太平天國時期還是洋務運動時期,大都與他風雨同舟,為他的偉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誨、甄別、保舉、超擢

曾國藩在《應詔陳言疏》中,詳細列舉了培養人才的各種方法,即教誨、甄別、保舉、超擢,並將其形象地比喻為種植禾苗:教誨,猶如種植耕耘禾苗;甄別,猶如鏟除雜草;保舉,猶如灌溉禾苗;超擢,猶如天降甘雨,使禾苗蓬勃生長。

曾國藩不僅把自己的理論通俗化,還增強了說服力。他還從古人那裏尋找依據。例如他引《準南子》說,“功勳可以通過努力來獲得,聲名也可以通過努力來獲得”;又引董仲舒的話說,“勤學好問,就會知識廣博;以道德標準行事,那麼德行就會日有所進”;還說,“別人花一分功夫,自己就花一百分的功夫,別人花十分的功夫,自己就花一千分的功夫”,以自己的加倍努力來獲得成功。

由此可見,曾國藩不但精明,善教育人還引經據典,比喻形象地闡述道理,使他的道理成為對後世影響很深的財富。

除此之外,曾國藩對人才的養成也有自己的一番認識和見解。他認為人才的培養可以歸結為一點,就是“勤勉”。曾國藩這一人才培養思想,可以從他對李鴻章的教誨中看出來。

李鴻章原本是曾國藩的門生,當他得知曾國藩在江西征剿太平軍的時候,立即動身前往江西,希望能夠得到曾國藩的重用。但是當他到了曾國藩的軍營,曾國藩並沒有立即接見他,李鴻章一等就是一個月。於是李鴻章通過在曾國藩幕府任職的陳鼐探聽消息。當陳鼐向曾國藩提起李鴻章的時候,曾國藩故意冷冷地說:“少荃是翰林,很了不起!他想來我這裏,恐怕他才高氣大,容他不下呀!也許回京任職更有前途呢!”

陳鼐聽出了曾國藩的話外之意,趕忙說:“大帥,這些年少荃經曆了許多挫折和磨練,已不同於往昔少年了。大帥何不給他一個機會呢?”曾國藩既然收李鴻章為徒弟,必然是欣賞和喜歡他的,隻是弟子有缺點時,為師的應該加以指點並幫助其改正。在官場上,心高氣傲、銳氣十足並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曾國藩隻是借此時機磨練李鴻章而已。也正是因為有這種良師的指導,李鴻章才成為了晚清時期繼曾國藩之後又一個頂梁的人物。

總而言之,人生成功與否不全在於自身的實力,更在於是否有適合發揮實力的地方,是否有懂得欣賞自己的人。認為自己是個人才,就不僅要修為自己,也要觀察別人。用人的人更要有非凡的洞察力、支配力、培養力,這樣才是真正的伯樂。

智慧點評

人類進化、社會進步、事業大廈的輝煌,飽含著曆代伯樂對人才無私舉薦的功勞,一代代人才成為棟梁,拯救著人類的生存,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人們便尊重伯樂,仰慕伯樂,得到了褒獎。然而有的伯樂則不然,有的是不具備伯樂相馬的本領,硬是把庸馬薦之為千裏馬者有之,把“病馬”薦之為千裏馬者有之,其結果誤國誤民,更有甚者釀成了一場讓百姓吃苦的災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