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6 賢才也要使用得當(1 / 2)

名人導語

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管仲

本節要點

學會正確使用人才;庸才不可用;知人善用是明君;親近賢士,疏遠佞臣;打天下要用天下之賢士。

故事案例

用價值千金的寶劍來砍柴,還不如斧子好用;三代的寶鼎,用它開墾荒田,還不如用犁。在一定的時間,麵臨一定的事情,普通人也可以發揮神奇的效果。不然,分辨不清,就將一事無成。

1.學會正確使用人才

曾國藩認為,世上怕的不是沒有人才,而是用才的人不能正確使用人才,此論確有振聾發聵之功用。從曆史上來看,往往是那些善於發現人才,又善於運用人才的人最後取得了成功。關於這一方麵的曆史事實是很多很多的。

漢高祖劉邦則把自己的成功完全歸功於用人得當。劉邦在楚漢相爭中取得了最後勝利,對這一勝利,他當然是萬分高興的。因此,他即位之後,立即著手安撫百姓,分封有功之臣。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劉邦在洛陽南宮大開筵宴,款待全體文武功臣。

席上,劉邦說:“諸位愛卿,請真實地告訴我,我得天下與項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麼?”王陵首先說:“陛下平時待人傲慢,動不動就發脾氣,但是賞罰分明,量才授職,肯分賞有功之臣,所以將士都願為您效勞。項羽表麵很仁慈、恭敬,但剛愎自用,猜疑功臣,戰勝而不與人功,得地而不與人利,此其所以失天下的原因。還有,陛下派人攻城略地,並用來分賞給各位將士,和大家共同占有這種利益-霸王項 羽則不同,他加害有功之臣,猜疑賢能之士,這也是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

劉邦不完全同意王陵的看法,他說:“你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我不如張良;鎮定國家,穩定後方,充實軍餉,我不如蕭佩統率軍馬,衝鋒陷陣,戰必勝,攻必取,我不如韓信。此三人可謂當今豪傑,天下奇才。但我能悉心委用,所以得天下。而項羽隻有一個範增,尚不得重用,這就是他滅亡的緣故。”

眾臣聽了心悅誠服,紛紛下座拜伏。

2.庸才不可用

東晉的劉裕則認為,與其用庸才,不如不用。當時劉裕身兼揚州、徐州、袞州三地刺史,心存代晉之意。劉道憐是劉裕的同父異母兄弟,他的母親蕭氏是劉裕的繼母。劉裕稱宋王後,尊蕭氏為太妃,相當恭敬孝順。劉道憐曾追隨劉裕南征北戰,屢立戰功。

有一年,劉裕辭去揚州刺史的職務,而任命自己才十四歲的兒子劉義真擔任此職位,鎮守石頭城。劉道憐很想擔任這一職位,但又不便開口要官,便央求母親蕭氏為其說情。劉裕去見蕭氏,蕭氏對劉裕說:“你兄弟道憐曾與你同甘共苦,又立有戰功,可以讓他當揚州刺史。”劉裕十分了解劉道憐,雖追隨自己轉戰南北,立有戰功,但為人蠢笨,才幹平庸,又非常貪婪放縱,根本無力勝任揚州刺史這一要職。而當時,劉裕正準備奪取晉朝江山,揚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劉裕說:“揚州乃要害之所在,關係到我的前程命運,要務繁多,道憐恐無力勝任。”蕭太妃一聽,滿臉的不快,問道:“五十多歲的道憐,難道還不如十幾歲的義真嗎?”劉裕解釋道:“義真雖為刺史,但事無大小,都由我作主。道憐年紀已大,如果什麼也都由我作主,怕影響不好。如果讓他自己作主,又怕難以負重。無論是為國,還是替道憐著想,他都不適合擔當此職。望母親見諒。”蕭太妃這才無話可說,隻好作罷了。

3.知人善用是明君

唐玄宗早年也堪稱一代明主,而這與他知人善用也有很大關係。

公元713年,唐玄宗和姚崇在渭水邊遊獵後,玄宗皇帝讓姚崇就國家軍政大事陳述意見。姚崇說:“臣願以十事聞,陛下度不可行,臣敢辭。”玄宗說:“試為朕言之。”於是,姚崇便把要玄宗實行的十件事講了出來:一是政先仁恕;二是不幸邊功;三是法行自近;四是宦豎不與政;五是租賦之外一切禁絕;六是戚屬不任台省;七是接臣以禮;八是群臣得犯顏直諫;九是絕道佛營造;十是禁外戚幹政。玄宗皇帝聽完大喜,說:“朕能行之。”第二天,玄宗皇帝下詔拜姚崇為夏官侍郎(即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姚崇拜相後,勤勉能幹,深得玄宗皇帝的賞識,凡事都同他商議。

有一次,姚崇染病不能入朝,凡軍國大事,玄宗就令另一位宰相源乾曜去姚崇府邸谘詢。源乾曜所上奏的事,如合玄宗心意,玄宗便說:“一定是姚崇謀劃的。”如不合,則反問源乾曜:“為何不去問問姚崇?”直到源乾曜承認確實未問姚崇,玄宗皇帝才停止追問。玄宗皇帝為便於詢問政事,命姚崇搬到四方館居住。姚崇任相期間,對邊疆的屯田地點、兵馬器械的情況,都了如指掌,成為玄宗皇帝的得力助手,被譽為開元名相。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