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做好情緒的主人(1)(2 / 3)

嫉妒是一種複雜的情緒,他認為別人往前走就是自身的後退,於是敬畏、屈辱、自卑、惱怒之情便紛至遝來,撕咬著自己的心。這當然是難以忍受的,怎麼辦呢?最好的辦法是尋出對方的短處來。如確實找不出來,就想辦法造出個謠言,拚著命把別人拉下來。心胸狹窄之人必然是自己長進了,就不允許別人長進;自己不長進,尤其不允許別人長進。這就是魯迅先生所說的拖人下水的辦法:“我不行,而他和我一樣,大家都活不成,拉倒大吉。”

人生一世,與我們有緣相會的人都是我們的夥伴,我們要學會同喜同樂。如果能夠拋棄忌妒的狹隘心理,我們將感受雙重的快樂:一方麵因為別人的快樂而快樂,另一方麵因為自己的快樂而快樂。將雙重的痛苦轉變為雙重的快樂,多麼難得的好事,我們何樂而不為呢’所以千萬不要讓嫉妒這條毒蛇鑽進你的心裏,它會腐蝕人的頭腦,剝奪你的快樂。

羅素說:“善嫉妒的人,不但從自己所有的東西中拿掉快樂,還從他人所有的東西中拿掉痛苦。”既然嫉妒對於人的危害如此巨大,就要轉移它,不讓嫉妒之心成為心中的繩索。孤傲和自以為是,是人進取心的大敵。常言道:“一滴水成不了海洋,一棵樹成不了森林。”任何事業的成功都少不了合作,而嫉妒卻總是會拆散所有的合作。為了大家今後都能擁有美好的將來,我們就應該時刻提醒自己:嫉妒是毒,一定要遠離,否則它會讓你一事無成。

別讓嫉妒毀了你

伯特蘭·羅素在其《快樂哲學》一書中談到嫉妒時說:“嫉妒盡管是一種罪惡,它的作用盡管可怕,但並非完全是一個惡魔。它的一部分是一種英雄式的痛苦的表現。人們在黑夜裏盲目地摸索,也許走向一個更好的歸宿,也許隻是走向死亡與毀滅。要擺脫這種絕望,尋找康莊大道,文明人必須像他已經擴展了他的大腦一樣,擴展他的心胸。他必須學會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的過程中,學得像宇宙萬物那樣逍遙自在。”

巴魯克說:“不要嫉妒。最好的辦法是假定別人能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做,甚至做得更好。”不管怎樣,都要小心,一旦你有了嫉妒,你就等於承認自己不如別人。想要超越別人,首先就要學會超越自己。我們應該堅信別人的前進並沒有妨礙到自己的前進,相反,它還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競爭對手,一個榜樣,不斷地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我們的每一天都充滿了拚搏的動力。

一到下雨天,雨傘就得到主人的重用,因此,它過得很快活。可好景不長,雨衣也慢慢得到了人類的重用,這使雨傘感到非常失落,並對對雨衣的態度很快的由羨慕變成了嫉妒。

一天,雨衣剛工作完,就舒舒服服地躺在一邊睡起覺來。雨傘覺得這是個大好的機會,於是就來到雨衣旁,用傘頭把雨衣紮了個大洞。幹完了這一切,它滿意地回到了角落。

又是一個雨天,主人把雨衣拿出來,發現有個破洞很心疼。他於是就用剪刀,從雨傘上剪下來一塊布,縫在雨衣上。因為主人的手巧,補丁變成了一朵美麗的花,雨衣比以前更漂亮了。而雨傘卻被丟在了垃圾箱中哭泣。

看了這個故事你一定是認為雨傘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到頭來,賠了夫人又折兵。但同時我們更應該想到的是,嫉妒給他帶來的後果。誠如莎士比亞所說:“一個生性嫉妒的女子所產生的毒害較瘋犬有過之。”遭受嫉妒的一方固然如同陷入地獄裏一般備受折磨,嫉妒者本身也同樣猶如陷身螞蟻窩的小蟲一樣受煎熬。

心理學家認為,嫉妒是由於別人勝過自己而引起,是情緒的負性體驗,是心胸狹窄的共同心理。培根說:“嫉妒能使人得到短暫的快感,也能使不幸更辛酸。”那麼究竟怎樣做才能克服嫉妒的壞毛病呢?看看下麵的幾種方法,希望能夠對你的改變有所幫助:

(1)正確認識法:嫉妒心的產生往往是由於誤解所引起的,人家取得了成就,便誤以為是對自己的一種否定。其實,一個人的成功不僅要靠自己的努力,更要靠別人的幫助,榮譽既是他的但同時也是大家的,所以,人們給予他讚美,榮譽是根本不會影響到你的上進和努力的。

(2)攻擊嫉妒法:嫉妒心一經產生,就要立即把它打消掉,以免其作祟。使生活充實起來,是打消嫉妒念頭的最好方法。培根說:“每一個埋頭沉入自己事業的人是沒有工夫去嫉妒別人的。”如果你一心忙著為自己的力線個人努力,你還有時間去考慮別人的事情嗎?

(3)“想開些”消除法:即樂觀法。人生總有很多不如意之事,所以我們更應該保有一顆平淡恬靜的心,正所謂“人人都有本難念的經”即是此理。如果正處在憤怒、興奮或消極的狀態下,給自己發熱的頭腦潑潑冷水還是很有必要的。

(4)正確比較法:一般而言,嫉妒心理較多地產生於周圍熟悉的年齡相仿、生活背景大致相同的人群中。因此在與別人進行比較的時候,不要僅僅拿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相比較,而要善於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比較的方法對了,煩惱情緒就會自然而然的消散。

(5)自我驅除法:嫉妒是一種突出自我的表現。無論什麼事,首先考慮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係列的不良後果。在嫉妒心理的支配下,很多人待人處事常常以自我為中心。若出現嫉妒苗頭時,及時進行自我約束,努力驅除嫉妒心態,擺正自身位置,隻要你“心底無私”,自然就會“天地寬”了。

經驗錦囊:

假如嫉妒者的性格不起變化的話,嫉妒一旦產生,消除嫉妒就隻有兩種途徑:一是建設性的,二是破壞性的。建設性,就是努力使自己獲得等於或高於對方獲得的導致我嫉妒的價值。破壞性的,就是毀滅或奪走對方獲得的使我妒嫉的那份價值。當然,更有可能的是,嫉妒者忍受著這種不快的情緒,並不主動去消除它,隻是讓它隨時間的流逝而淡化;或者,嫉妒者克服了否定性的情緒,“想開了”,嫉妒就轉化成羨慕了。

不要讓悲觀逆流成河

我們應該感謝偉大的時間。因為它的偉大在於如水一般:哭的不再哭,苦的不再苦,甜的不再甜,怨的不再怨。每一個人的路總有一天會走完,但是,不要氣餒,更不要悲觀。其實,這就是自然的自然,隻要奮鬥了,隻要認真的活過了,走一回人生路--無怨無悔歸自然,自己上無愧於天,下無愧於父母,我瀟灑我坦然我我更無悔無怨!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看到一些終日愁眉苦臉的人,他們看什麼都不順眼,無論做什麼都沒有興趣和心情。遇到一點困難、挫折,就說命運對他們不公,就自毀自滅,甚至自甘墮落,這種例子並不少見。古時有尋世外桃源的,有隱居山林的,有“看破紅塵”出家的等等。而今,已無法脫離社會的這類人,就隨遇而安,不求進取。這些人是生活的弱者,是懦夫。他們不敢吃苦,貪圖安逸,總是幻想著一切都是美好的,他們也隻能生活在幻想中。

其實,這個世界還是很美好的,盡管人生的道路並不平坦,但上帝已經為我們的風景裏添加了各種各樣的絢爛色彩。樂觀的人每天在好奇中快樂的享受著這份恩賜,而悲觀的人卻總是將這一切忽視的一幹二淨,總是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那無比以南的角落。

如果說人生是一隻在大海中航行的帆船,掌握船航向與命運的舵手便是自己。有的帆船乘風破浪,逆水行舟,而有的卻經不起風浪的考驗,過早的離開大海,或是被大海無情地吞噬。這就是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心態,正是他們不同的心態,導致他們人生產生驚人的差異。

麵對同樣的情境,樂觀者會看到生活中積極的一麵,因而感到愉快,開心;悲觀者則隻會看到生活中消極的一麵,因而感到傷心難過。所以,要想得到快樂,我們就要樂觀地麵對生活帶給我們的種種考驗,要做生活的主人,不要做它的奴隸,不要讓外在環境和他人來決定和控製自己的喜怒哀樂。

多數沮喪悲觀者對未來憂心忡忡,究竟他們在擔心什麼,其實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他們的世界和空間已越來越窄,改變這一現狀,不妨試試“積極想象法”,這會使他們對生活充滿樂觀情緒。要知道,任何事情在想象中都是可能的。當你打算參加某項活動而又心存恐懼的時候,當你因為事情的進展並不是很順利的時候。你可以對自己說:“我能做好這件事,我比別人更善於控製自己的生活。”這種語言暗示法的好處是,你對自己所說的話語往往能影響你的自我感覺,明顯改善自己沮喪情緒。

生活中,失敗、平庸者多,主要還是取決於一個人的心態。遇到困難,平庸者總是挑選容易倒退之路,總是想著“我不行了,我還是不要堅持了”,結果陷入失敗的深淵。成功者遇到困難,則以積極的心態,用“我一定行!”“我一定能想到解決的辦法”等積極的意念去激勵自己,於是想盡辦法,不斷努力,直到成功。這就是“一念之差”所決定的成敗。

任何事物本身都沒有快樂和痛苦之分,快樂和痛苦是我們對它的感受,是我們賦予它的特征。同一件事情,從不同角度去看待,就會有不同的感受。一個人快樂與否,不在於他處於何種境地,而在於他是否持有一顆樂觀的心。

讓樂觀代替悲觀

有一位老人,有兩個兒子,他們都很可愛。聖誕節來臨前,父親為了考驗一下自己的兩個兒子,分別送給他們完全不同的禮物,在夜裏悄悄把這些禮物掛在聖誕樹上。第二天早晨,哥哥和弟弟都早早起來,想看看聖誕老人給自己的是什麼禮物。哥哥的聖誕樹上禮物很多,有一把氣槍,有一輛嶄新的自行車,還有一個足球。哥哥把自己的禮物一件一件地取下來,並不高興,反而憂心忡忡。父親問他:“是禮物不好嗎?”哥哥拿起氣槍說:“看吧,這支氣槍我如果拿出去玩,沒準會把鄰居的窗戶打碎。那樣一定會招來一頓責罵。還有,這輛自行車,我騎出去倒是高興,但說不定會撞到樹幹上,會把自己摔傷。而這個足球,我總是會把它踢爆的。”父親聽了沒有說話。

弟弟的聖誕樹上除了一個紙包外,什麼也沒有。他把紙包打開後,不禁哈哈大笑起來,一邊笑,一邊在屋子裏到處找。父親問他:“為什麼這樣高興?”他說:“我的聖誕禮物是一包馬糞,這說明肯定會有一匹小馬駒就在我們家裏。”最後,他果然在屋後找到了一匹小馬駒。父親也跟著他笑起來:“真是一個快樂的聖誕節啊!”

尼采曾說:“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失火時,沒有怕黑的權利;戰場上,隻有不怕死的戰士才能取得勝利;也隻有受苦而不悲觀的人,才能克服困難,脫離困境。”悲觀會使人產生沮喪、困惑、恐懼、氣憤和挫折的心理。解決這種狀況的唯一辦法,是以積極的態度去麵對每一件事或每一個人,即使你偶爾仍會感到失望,但逐漸地,你會對人生增加信心,勝過原來消極態度帶給你的影響。

在悲觀者的眼裏,快樂是有條件、有砝碼的,這個條件和砝碼就是金錢、權力、地位及其他的外在因素。悲觀者常想當然地認為,隻要自己能擁有這些東西,快樂就會不請自來。誠然,快樂不可沒有物質基礎。在樂觀者看來,卻截然相反。

悲觀主義者說:“人活著,就有問題,就要受苦;有了問題,就有可能陷入不幸。”即使一點點的挫折,他們也會有千種愁緒,萬般痛苦,認為自己是天下最苦命的人。一如英國哲學家羅素所形容的“不幸的人總自傲著自己是不幸的”。悲觀主義者用不幸、痛苦、悲傷做成一間屋子,然後請自己鑽了進去,並大聲對外界喊著:“我是最不幸的人。”因為自感不幸,他們內心便失去了寧靜,於是不平、羨慕、嫉妒、虛榮、自卑等悲觀消極的情緒應運而生。是他們自己拋棄了快樂與幸福,是他們自己一葉障目,視快樂與幸福而不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