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孩子的興趣,家長首先應當做個有心人(1 / 1)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對一些事物有濃厚的興趣。一隻小鳥、一隻螞蟻、一條小魚或者是一群蜜蜂,都會吸引孩子很長時間的注意力。要他們花15分鍾去背誦一首小詩或一段名篇,往往是十分困難的。但他們會在沒有任何督促與要求的情況下,花上一個上午去觀察一群螞蟻的活動。這幾乎是每個父母都很熟悉的情景,他們興致勃勃,心無旁騖,即使太陽把背曬脫皮,或者汗水順著脖子往下流也不在乎。這就是興趣的力量。

然而,很多父母理智地、毫不懷疑地認為,即使讓孩子花上一兩年的時間去和螞蟻玩,他也不能增長多少知識,這時的關鍵就在引導。引導他從中去獲得新的知識、方法和對孩子有益的習慣。小斯賓塞正是從“螞蟻的課堂”開始了對他一生都有影響的知識之旅的。

當老斯賓塞發現小斯賓塞開始在花園裏對螞蟻產生興趣時,便也加入了他的“興趣小組”。第一天,僅僅是看、是玩。看它們怎樣把一粒麵包屑搬回來,怎樣跑回去報信,帶來更多的螞蟻……第二天,斯賓塞擬出了一份關於螞蟻的“研究”計劃:

——在“自然筆記”裏開設螞蟻的專頁。

——從書本上更多地了解螞蟻,並做筆記。

——螞蟻的生理特點:吃什麼?用什麼走路?用什麼工作?

——螞蟻群的生存特點:螞蟻群有沒有王?怎樣分工?怎樣培育小螞蟻?

有了目標,小斯賓塞的興趣更濃了。假如說開始他隻是感覺好玩,那麼現在他還覺得更有意義了。這項“研究”計劃持續了幾乎一個夏天。事實上,在這份計劃裏,已溶入了係統獲取知識的方法,還能培養孩子專注達到目標的意誌。

類似這樣的事一件又一件地“必然地”發生在小斯賓塞的身上。螞蟻之後是魚,魚之後是鳥類,鳥類之後是蜜蜂。有趣的是,小斯賓塞不僅僅學習這些動物的一般知識,而且開始發現它們的一些“群類特點”。

老斯賓塞是名教師,而小斯賓塞全名赫伯特·斯賓塞,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教育家、實證主義哲學家和社會學家,被後人譽為“曆史上的第二個牛頓”。

父母在這種事上“所表現出來”的興趣會使孩子獲得肯定,而有目的的引導不知不覺地讓孩子學會了求知的方法。

“興趣是學習和求知最大的動力”,這句古老的諺語今天和以後都不會過時。這不僅僅是一種方法,它所包含的是人類知識的一個古老而充滿智慧的法則。同樣,“引導是教育和培養孩子的最好的方法”,這句話今天和以後也不會過時。

興趣是孩子對事物的主動選擇,引導則是促使和加強孩子的這種主動性,使興趣變得持久、有目的。

遺憾的是,許多父母雖然對孩子有強烈的教育和培養的願望,但往往會指責孩子的一些“沒有用”的興趣。父母們會按照社會或學校既定的模式去設計孩子的未來,並企圖把孩子的興趣與這些模式聯係起來,企圖把一些“有用”的興趣保留,一些“沒用”的則刪除掉。而實際上,對於孩子的心智發展來說,很難用“有用”或“沒用”去區別他們的興趣。應該說,每一種興趣對孩子的求知來說,都是有價值的,明智的父母總能利用這些興趣把孩子引向各類知識的殿堂,並培養出孩子好的求知習慣。

就利用孩子的興趣,通過引導的方式來開啟和培養孩子的智力,下麵有幾條建議不妨參考:

引導孩子通過自己查閱和請教別人的方式來獲得知識。

利用這種興趣可能給他帶來的快樂專注,從而使他獲得與這一興趣相關的知識。

當孩子對某件事物表現出興趣時,不能簡單地因為自己認為“沒用”而指責、否定他。

記錄是使知識存留下來,並訓練使用文字、圖畫、書籍的好辦法。

盡量不使用“任務”、“作業”這類詞,而代之以有趣的開頭。

對於還不具備文字記錄能力的孩子,父母也要給他準備一個筆記本,把題目寫下來,讓他口述。所有的父母都應當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會對不同的事物產生不同的興趣,每一種興趣都會引導孩子培養某種特長;所有的父母和老師也應該知道,世界上沒有笨的孩子,隻有方法不恰當的父母或老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