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每一天的朝陽,樂觀向上(1 / 1)

張海迪的童年是幸福的。她和同時代的孩子一樣,有爸爸媽媽的疼愛,有金色的夢。可是,命運卻無情地向她挑戰:五歲時突然患了脊髓血管瘤,到十歲就先後做了三次大手術,活潑好動的海迪從此癱瘓了。

每天,小海迪隻能靜靜地躺在床上,看窗外明媚的陽光,聽窗外小朋友們歡快的嬉戲聲,數滴答的鍾表聲。看到活潑可愛的女兒失去了往日的歡笑,她的父母很是著急。他們擔心孩子一旦意誌消沉,對明天失去了信心,就會一蹶不振。為了幫助女兒找回昨日的快樂,父母鼓勵海迪道:“孩子,不要灰心喪氣,你雖然不能動了,但是自己還有健全的雙手和大腦,要相信自己,要像窗外的向日葵一樣,迎著每一天的朝陽,樂觀向上。你要學會保持樂觀,因為樂觀的力量是驚人的,相信自己,那麼,一切困難都將不是困難。”

在父母的開導下,笑聲漸漸地又回到了小海迪身上。

後來,為了能夠活動,海迪堅持天天握緊拳頭,拉腿,搬腳,忍著劇痛鍛煉。記不清多少個日日夜夜的按摩,她才能倚著被子坐起來,盡管經曆無數痛苦、難過的事情,但海迪的心中時刻銘記媽媽的這句話:“迎著每一天的朝陽,樂觀向上。”海迪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和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付出了比常人多百倍千倍的努力,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做出了巨大的成績和貢獻。

樂觀是人永遠攜帶的加油站。然而孩子並不能因父母期望他們快樂就能自然而然地體驗快樂。同時,孩子的快樂也不一定是由物質的東西引發的。樂觀需要父母的培養和精神上的支持。那麼,怎樣培養孩子樂觀的情緒呢?

其一,孩子從成人那裏得到的快樂,使她相信成人。養育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不斷充實與學習的過程。父母不僅要盡量在孩子麵前表現出樂觀,營造快樂的氣氛;更重要的是要真正擁有一顆樂觀的心。所以,父母樂觀處事的實例是孩子最好的教科書。

其二,讓孩子在有意義的活動中感受快樂。快樂的最重要的來源是成就或創造的成果以及完成有意義的活動。快樂隨完成某種成就的努力而產生。在成功中,孩子得到快樂的同時,也體驗到了力量和信心,有助於自我的肯定。

其三,不要壓抑孩子的快樂。快樂是一種基本的情緒,人本性中就有快樂的成分。孩子在出生後的兩個月左右,就有了社會性的微笑。對於孩子的想法、興趣愛好,做家長的不要過分限製、壓抑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在學齡前,盡量給孩子一個自由自在活動的空間。

其四,父母對孩子不要感情冷淡。從小無感情體驗和無感情依戀的孩子長大後不會對他人施予愛和同情,他們將長成冷漠無情的性格,很少體驗快樂,難以與人相處,當然也就不會具有樂觀精神。不論父母的工作有多繁忙,都要盡量抽出時間來陪陪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最後,父母要擁有一顆平常心。樂觀的人可以坦然地麵對一切,成功和失敗,痛苦與幸福。現在的孩子多是在溫室中長大的,經曆的風雨不多,意識不到艱難的存在,更別說怎麼去麵對了。讓孩子接觸各類事物,接觸的事情多了,見多識廣,心胸自然就開闊,悲觀思想便不容易產生了。用平靜的心態去對待,並不是消極地麵對世界。要讓孩子積極參加各種活動。開始時,可以暗示孩子主動提問、主動要求、主動學習。緊接著,當孩子主動行動了,父母要用表揚、獎勵等方法強化孩子的自主觀念。快樂是一種動機力量,有利於個人的成長。讓孩子學會樂觀,這樣他會對世界、對社會和人生有信心,從而得到對人寬容和忍耐的力量。父母在生活中也要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樂觀者對待生活和未來,成功也好,失意也罷,總是保持一種恬然無憂的心境。“成則淡然,敗則泰然”,永遠微笑著麵對生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