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各部門:
幹部任職資格屬任職資格係統中的管理類任職資格。幹部任職資格管理的目標是推動各級幹部不斷地提高自己崗位上的實際工作能力,以適應管理工作和公司發展的需要。它是公司推進管理工作規範化、管理者職業化,從而提高工作績效的重要手段。
一、幹部任職資格管理的目的
1.促進管理者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改進管理行為,提高工作績效。
2.培養高素質的職業經理隊伍,以便滿足公司高速發展的需要。
3.通過認證麵談發現管理工作中的問題,上下級共同分析研討解決。
4.為晉升、薪酬等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據。
二、幹部任職資格衡量要求
基本條件是員工承擔某項工作的基本要求;工作行為即工作過程中的表現是員工取得工作績效的基礎,也是不斷改進的重點;工作績效是員工能力的最終體現。
1.品德要求
誠實正直:在與自己堅信的人生信條及價值觀相衝突矛盾時仍能堅持公司原則,言行一致。
廉潔奉公:一切遵從公司的規章製度,不因私利\/私欲影響自己所從事的工作。
2.素質要求
業務:係統思維,收集與消化信息,組織成就導向,自信與自律。
管理:獻身精神,組織意識,領導能力,監控能力,前瞻性。
協調:原則性與靈活性,人際理解關係建立,合作精神,影響能力,360度服務精神。
改進:培養人才,自我批判。
3.行為標準
幹部任職資格行為標準是指在管理工作領域工作活動的成功行為,針對公司高、中、基層的管理者建立相應的行為標準,分為三、四、五級標準,每一級可適應多個崗位。
4.經驗要求
三級管理者:
●3年以上該專業\/技術工作基層工作經驗。
●本部門副職工作半年以上。
●至少管理過同一類專業或技術人員。
四級管理者:
●5年以上工作經驗,含3年管理經驗。
●其中相關領域2~3年工作經驗,含基層工作經驗1~2年。
●本係統主要業務部門負責人2年以上經驗或職能部門2年以上副職經驗。
●所管理的下屬至少有兩類人員(三級管理者、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跨度為直接下屬6人以上,或含間接下屬至少50人以上。
五級管理者:
●7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
●至少一種華為主業務大部門負責人2年以上工作經驗或職能大部門負責人2年以上工作經驗。
●曾管理過多種業務,下屬類型包括管理者、技術\/專業人員、操作人員等各類人員;跨部門的工作經驗。
5.績效要求
●年度工作目標達成度
●年度工作目標完成效果
三、幹部任職資格考評體係
1.幹部任職資格考評種類
針對幹部任職資格衡量要求的相應特點,幹部任職資格考評有以下幾種方式:基本條件考察、工作行為認證、績效考核等。在幹部的選拔、培訓、晉升等管理工作中將重點采用某一種考評方式,並參考其他考評結果。
幹部的晉升主要關注其行為認證達標情況及工作績效如何,同時根據具體崗位要求,考察任職者的品德、素質及經驗,特別是工作中持續不斷的衝勁,挑戰新領域的決心和行動。
2.幹部任職資格行為認證是幹部任職資格考評的核心內容。幹部任職資格行為認證是以幹部任職資格行為標準為依據,以實際工作為基礎的考評方法,它強調的是“能幹什麼”,而不是“知道什麼”,其認證的依據來自實際工作中的行為表現。
幹部任職資格管理的目標是推動各級幹部不斷提高自己崗位上的實際工作能力,以適應管理工作和公司發展的需要,所以幹部任職資格考評以行為認證為主,以績效考核成績為基礎。幹部任職資格行為認證結果是管理者獲得相應資格證書的主要依據。
根據年度績效目標的完成情況,評出A、B、C、D四個績效等級。績效被評為C(含C)以下的管理者不能獲得相應的資格證書。
四、幹部任職資格管理組織體係
認證考評員是申請人的直接主管;任職資格管理處負責認證的組織部門級評審;人力資源任職資格管理部製定認證製度並監督實施,同時負責公司級認證評審,由人力資源委員會最終審核頒證。
五、幹部任職資格行為認證操作程序
幹部任職資格認證是考評員與申請人充分合作,並幫助申請人提高管理能力的過程。幹部任職資格認證工作重在改進。
(一)認證原則
1.客觀公正原則
從申請人的實際工作表現出發,嚴格按照標準確定認證結果。
①全麵了解:標準的所有行為要求都要進行認證。
②注重實績:結合業務重點,注重具體實例。
③判斷公正:是否做到,程度如何,是否形成習慣。
2.有序可行原則
認證標準的選擇、內容的設置、活動的安排與實施,要充分結合申請人以及各部門的實際情況,配合原有工作秩序,盡量減少額外工作,確保認證高效簡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