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像“狼”一樣嗅覺敏銳,團結作戰,不顧一切地捕捉機會,擴張市場,公司才能生存下去。
我們把目標瞄準世界上最強的競爭對手,不斷靠攏並超越他,才能生存下去。因此,公司的研發、市場係統必須建立一個適應“狼”生存發展的組織和機製,吸引、培養大量具有強烈求勝欲的進攻型、擴張型幹部,激勵他們像“狼”一樣嗅覺敏銳,團結作戰,不顧一切地捕捉機會,擴張市場。同時培養一批善統籌、會建立綜合管理平台的狽,以支持狼的進攻,形成狼狽之勢。狽在進攻時與狼是一體的。隻是這時狽用前腿抱住狼的腰,用後腿蹲地,推狼前進。但這種組織建設模式,不適合其他部門。
——摘自:《建立一個適應企業生存發展的組織和機製》,1997
我們要有韓國人一般的瘋狂精神,敢於爭搶。
上市公司為了控製財務成本,可能在這次機會轉折的過程中,不如我們瘋狂。我們的員工,一定要像韓國人一樣瘋狂。我們公司有韓國人的樣板嘛。在座的誰是韓國人?餘承東就是韓國人,餘承東去爭搶,不知道要搶多少東西回來。我們有相對穩定的產品,我們的組織經過二十年的改造也逐步成熟,是能有序擴張的。我們要有韓國人的精神,要提拔像韓國人那樣的幹部。換幹部就是要換韓國人當一把手,增長就全上去了。
——摘自:任正非2011年1月20日在EMT(經營管理團隊)辦公例會上的講話《加大投入,搶占戰略機會點》
講華為的奮鬥,“狼性”一定是繞不開的話題。本節就講兩個問題:什麼是“狼性”,怎樣增強“狼性”。
“狼性”是華為市場部的優良傳統,華為靠狼性打下了今天的市場,收獲了客戶的認可。如今,華為公司內部也開始不斷就這一精神的繼承與發揚進行探索,並將這種行為稱為“回歸傳統”。長期的勝利與榮耀讓一部分華為人淡忘了“狼性”的味道,2014年4月10日的《華為人》報更是直言:“相比我們現在普遍感受戰鬥力下降,狼性不足,而運營商還拿華為做榜樣,心裏多少有點發虛。”
部分華為人的狼性是如何喪失的?對此,2014年12月1日的《華為人》報中列舉出了四大現象:
現象一:“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一切行動的出發點就是按流程辦事,不越雷池半步,工作不在乎出多少成績,隻要不違規就行。
現象二:“等客上門”。我有時到辦事處出差,常常找不到一個網口收郵件,我們的前線滿滿一屋子人躲在戰壕裏。
現象三:“唯物主義”。銷售額按客戶計劃定,丟單是不可控客觀因素,占有率提不上去是市場發展的必然,等等,就是不考慮自己努力過多少。
現象四:“享樂主義”。直接的體現就是不學習,我經常會被問到類似“8850是不是要比8016檔次高的問題”,辛辛苦苦組織的培訓沒到散場人至少走掉一半。
那麼,華為的狼性究竟表現在哪些方麵?簡單來說包括三個方麵:一是嗅覺靈敏,我們對市場有高度的敏感性,能夠把握客戶現實和潛在的需求;二是持續進攻,不屈不撓直至達到目標,要有一種咬住目標不放鬆的“勁”;三是團隊合作,團結奮戰。下麵這篇華為內部解讀“狼性”的文章(有刪節)說得非常清楚:
狼性究竟體現在什麼地方?
首先是一種敬業精神,是對事業的執著追求。狼性也好、敬業精神也好,最起碼外在表現要有個“精、氣、神”。我曾經接觸一個客戶經理,以前是政府機關的副處級幹部,做慣了甲方,突然讓他做乙方,很不適應,滿腦子“憑什麼要我……”心理不平衡,最終做不下去;還有一位曾是大學講師的客戶經理,滿腦子輕商思想,也無法調節好自己,最終放棄。實際上每一個走入市場的銷售人員,必須對自己的人生觀進行一番改造,要抱定做一個營銷專家的目標,否則,心理上難以長期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