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擇友問題上立場要明確(1 / 2)

父母不能因噎廢食,還是要讓孩子積極參加各項有益的活動的,但必須得讓他們知道哪些朋友是不該交的。如果我們對孩子的朋友某個方麵很不滿意,就應該當著孩子的麵嚴肅地說出來。當孩子衝著我們轉眼珠暗示我們別說時,我們不必大喊大叫,而應堅持以清晰、嚴肅的態度告訴他,哪些行為是不被我們所讚成的。

吉爾有一個5歲的女兒索菲婭,有一次吉爾帶索菲婭去海灘上遊泳課,索菲婭和另一個小姑娘交上了朋友。她們玩得很快樂,最後那個女孩的媽媽邀請索菲婭去她們家吃午飯,吉爾也欣然同意了。

兩小時後,吉爾到索菲婭的新朋友家接她的時候,不得不在門廊跨過一堆垃圾,盡管是個明媚的下午,孩子們卻在起居室裏無聊地看電視。母親正忙著嗬斥一個大點的孩子,父親正在斥責母親。吉爾道了再見,將索菲婭接上車,係上安全帶。一貫聽話乖巧的索菲婭一路上都在抱怨母親:“你看泰密說話聲大得能震破我的耳朵;泰密什麼時候想吃零食她媽媽都願意,泰密也可以一直看電視……”

吉爾聽著索菲婭的這些嘮叨,最後溫和地說道:“也許泰密的媽媽可以允許她那樣,但我可不行。”

“你太蠢了!”吉爾第一次聽到女兒這樣說她,她簡直有些震驚了,而一旁的索菲婭仍在不滿地抱怨:“你知道嗎?泰密也不用係安全帶。”

吉爾第一次遇到了這樣的窘境:她的孩子已交上了她不喜歡的朋友。這使她不得不在兩方麵進行選擇,一方麵是孩子暫時的快樂,一方麵是出於對孩子在道德、感情和生理上健康成長的關心。最終,吉爾選擇了後者——告訴索菲婭,這樣的朋友盡量不要與她交往。

孩子在相互交往中可以學到很多東西,父母應該盡力為孩子提供一個交友、擇友的條件和機會。有的父母喜歡按照自己的意願要求孩子去選擇朋友,那樣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壓力,甚至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當父母力圖向孩子灌輸好的擇友標準時,也需要給孩子一點自由的空間,特別是對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已有了較強的獨立意識,與其強行幹預,還不如適當提醒、引導更易見效。

如果孩子的朋友沒有對孩子構成威脅,也沒引導他做一些不道德或危險的事,父母就不必強製孩子與朋友斷絕交往。如果父母發現孩子的朋友有一些不太好的性格和習慣,擔心孩子受其影響,可以參與其中進行引導。比如,把孩子的朋友請到家裏來,和孩子們一起做飯、做遊戲、聊天,在與孩子們的交流中了解其朋友,並幫助他們分清是非,教給他們處理問題的具體方法;也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外出,參加孩子們喜歡的某些活動,如體育活動、郊遊等,在活動中隻要我們與孩子們真誠相處,孩子們會把我們當成大朋友,對我們無話不談。

一位母親說:“幾年前,我女兒要和一群孩子去參加北維蒙特的感恩音樂會,我想起自己像女兒那麼大時參加這個音樂會的經曆,知道那裏很容易接觸到毒品。其他孩子的父母沒做什麼考慮就讓孩子去了,這更讓我感到不安,但如果讓女兒留在家裏,她會非常難過。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她出發前鄭重地提醒她不要上當,結果她真的巧妙地擺脫了誘惑。她回來後非常感激我,說我的提醒使她有了思想準備。”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