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東西借給別人(1 / 1)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很多父母出於種種原因,經常向孩子灌輸“不要把你的東西借給別人”的錯誤觀點,因而使孩子形成了自私的性格。還有一些獨生子女的家庭,做什麼事情總以孩子為中心,忽視了對孩子進行共享教育,結果導致孩子在與同齡人相處時感到困難,難以融入集體和社會。在這樣的孩子眼中,自己擁有的東西隻屬於自己,不能與人分享。

曉風在學校裏麵沒有什麼朋友,因為沒有一個人喜歡和“鐵公雞”交朋友的,曉風就是大家口中的“鐵公雞”。同學們都說他是個自私、小氣的人,有什麼東西從來不借給別人,就連上課做的課堂筆記都不會隨便借給同學看。因此大家都不喜歡和曉風打交道,所以,曉風沒有朋友也就不足為怪了。

曉風的摳門並不是天生的,完全是受媽媽的影響。曉風小的時候,媽媽害怕別的孩子把曉風的玩具弄壞,所以常常囑咐孩子:“不要把你的東西借給別人,知道嗎?”就這樣,曉風把媽媽教的這個“好習慣”保留了下來。

那天,幾年不見的叔叔從老家來看望曉風一家。因為爸爸上班還沒有回來,媽媽正在廚房做飯沒有時間陪叔叔,叔叔一個人在家裏挺無聊的,所以就在曉風的電腦上玩遊戲。曉風回來看到叔叔在占用自己的電腦,立刻跑過去,對叔叔說:“不要碰我的東西。”叔叔被孩子這麼一說,感到很困窘,不知道說什麼好,聞聲趕到的媽媽也感到特別的尷尬。

不管什麼原因導致的孩子的自私,父母都要嚴肅對待,千萬不可對孩子自私的行為縱容與放任。父母要讓孩子學會分享,要讓孩子明白分享不等於失去自己擁有的東西,告訴孩子體會到和別人分享自己擁有的東西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與人分享能幫助他人,而幫助了他人自己也會得到快樂。父母還要讓孩子學會體諒和理解他人,享受共享的快樂。

在生活中,父母還要及時鼓勵和強化孩子的共享行為,例如當孩子把書借給同學時,父母要及時給予肯定:“把書借給同學看,表明你很大方,這樣他會很感謝你的幫助,你同時也感到了快樂”,而且還要盡可能地讓孩子重複這樣的共享行為。

鼓勵孩子上學、放學和同社區的孩子一起走,一起玩,一起做作業等等。孩子與朋友的關係密切了,他自然會懂得分享的重要和快樂。

讓孩子參加一些需要合作的活動。比如足球、排球,還有合唱隊、興趣小組等等,這些活動都要多人共同合作。參加這些活動,孩子會在與他人的合作中找到快樂,也逐漸懂得更好地與人合作、與人共享的重要。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