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愛的代價(1 / 1)

r \/>�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會出現不講道理、無理取鬧的情況:以自我為中心,不理解別人的立場;不管自己有沒有道理,說發脾氣就發脾氣……這些問題往往讓為人父母者頭疼不已。孩子的不講道理其實是兒童缺乏自製力的表現,因此父母一定要努力培養孩子的自製能力,對孩子不講理的行為決不姑息縱容。

媽媽給曉曉買了一個漂亮的玩具車,準備下午帶孩子到姑姑家做客,曉曉非常高興,決定向表弟炫耀一下自己的新玩具。但是到了下午,忽然下起了大雨,曉曉趴在窗戶上看了好一會兒,跑來問媽媽:“媽媽,這雨會停嗎?”媽媽知道,如果曉曉不能去姑姑家,他一定非常失望。於是安慰孩子:“再等一等看,也許會停的。”

一個小時過去了,雨還是沒有停,甚至還刮起了大風。於是曉曉開始吵鬧起來,一邊吵鬧一邊哭泣。媽媽勸慰曉曉:“姑姑家我們都去過多次了,也不在乎這一次。等大雨停了,媽媽再帶你去,你看好不好?”曉曉吵鬧著對媽媽說:“誰知道雨什麼時候能停!你都答應我了,現在又反悔,我不幹!我不幹!”曉曉越吵越厲害,連鄰居都驚動了!

媽媽很為難,又拿他毫無辦法,於是就向他保證說:“媽媽明天帶你到商場去,再給你買一個玩具槍,能射子彈的那種,以前你不就想要嗎?”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父母犯這樣的錯誤:孩子一哭一鬧,自己就慌了手腳,馬上對孩子又疼又哄,對孩子的不講理百般遷就,或者很多時候,孩子因為某些不如意的事情,吵鬧一陣子後,差不多快要停止下來了,忽然,又因為父母或其他人對孩子說了些安慰的話,孩子的情緒一下子又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變,變本加厲,越發吵鬧得不可收拾!

曉曉對媽媽的吵鬧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對一個孩子來講,由於天氣的原因,不能參加原來計劃好的活動,一定會感到很失望,但孩子因此而糾纏不休蠻不講理,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於媽媽的同情把這種失望的感覺擴大了。

父母們常常會低估了孩子對失望與挫折的承受力,總是不知不覺地以父母的角色,心甘情願地替代孩子“受罪”。在這個例子中,媽媽對曉曉表示了憐憫,曉曉自己就愈加覺得自己可憐,越加覺得“去不了姑姑家是難以承受的事”!

更糟糕的是媽媽提出的“補償”辦法使曉曉形成一種觀念,那就是他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任何失望的事情都應該由別人來給予補償。如果任何事情不能按他的願望實現的話,曉曉就會感到生活虧待了他,他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媽媽認為孩子的失望太大了,是曉曉不能承受的,她的這種態度,實際上低估了曉曉可能有的承受力。媽媽認為曉曉太軟弱了,根本無法對付生活中的現實,她的這種態度將使曉曉也形成對自己的錯誤認識:“我受到了一個很大的打擊,沒有能力應付了。”

因此,我們應當鍛煉孩子,培養他們接受生活中的失望及失敗的勇氣,而不是依賴別人,依賴於別人的憐憫,等待著別人來安慰、同情自己。如果我們不在孩子麵前表現出我們對他的惋惜和過多在意的話,孩子就會學會如何接受失望的現實,調節自己的情緒,不再蠻不講理。如果做父母的能夠平靜地對待孩子的失望,對孩子施展好的影響,將會使孩子更容易接受失望,迎接希望和挑戰!

孩子的有些行為不是真正的幼稚無知,他們其實也隱約感覺到自己的做法有問題。隻是孩子“控製”情緒不成熟,因而表現出哭鬧的情緒。如果父母常常為孩子的這種不成熟而批評他,反而會引起孩子的注意,從而滋長孩子的不良情緒。例如:當孩子無理地吵鬧、發脾氣、哭叫時,父母故意不去理睬孩子的語言和行為,不以任何態度表示知道那種行為的存在,孩子就會意識到父母對他的行為是不喜歡的,也不會給予他任何的滿足,他從父母那裏將得不到任何“補償”。

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往往是由於父母過多地在意孩子,才使得孩子得寸進尺,甚至於發展到無理取鬧。而父母在處理孩子的這種行為時,通常會大聲斥責,甚至大打出手,以達到使孩子改變行為的目的。父母的這種做法行不通!如果我們真是希望孩子能夠改變那些不講理的行為,那麼,父母正確的做法應當是適當地采取不理睬孩子的態度,至少應當保持相當程度的沉默。

在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就要采取對孩子置之不理的辦法,這樣孩子就會在你冷淡的態度中反省自己的做法,千萬不要過多地在意孩子,你的在意隻會讓孩子得寸進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