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孩子在人際交往中保持最佳狀態(2 / 2)

消極的情緒,如不快、痛苦、憤怒、失望等,會影響人際交往的正常進行,這點不言而喻。這些消極的情緒的產生,可能來自某種壓力、或者受到挫折。每個人都要學會在生活中對付這些不良情緒,這也是個人成長的一種重要表現。現代社會主張個性獨立,人際交往也日益複雜,如果說在一些場合,或者和某些人的臨時性的交往需要一些表麵的客套、應酬,那麼,建立和發展深入持久的人際交往,最重要的是坦誠相見、表達真實的自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當然如果自己身上存在明顯的缺點,理應努力克服和改正。人們在人際交往中不斷審視、認識自己和他人,不斷領悟人生,這是人際交往的內涵所在。

知人之明,自知者明,能否正確地認識和了解他人,同樣關係到人際交往能否順利進行。如何走出對他人認知的心理誤區呢?

(1)不因一時一事評價人。某人剛犯了一個大錯誤,於是就有人發現,他從來就不是好人。這是近因效應在作怪。在較為長期的交往中,最近的印象比最初的印象更占優勢,這是一種心理慣性。由於這種慣性的作用,人們往往會以最近的印象來評價人。另外,還有所謂“光環”效應,某人的一種優點、優勢放大變成了籠罩全身的“光環”,甚至原來的缺點也被掩蓋或者蒙上一層奪目的光彩。這種對他人認知的最大失誤就在於以偏賅全。

(2)不以第一印象作為取舍判斷的標準。第一印象,也就是第一次對人知覺時形成的形象,它往往最深刻,而且常會成為一種基本印象而影響對他人各方麵的評價。俗話說,先入為主,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人們很重視給別人的第一印象,但也該看到,第一印象得之於較短時間的接觸,又無以往的經驗作參考,主觀性、片麵性較強。所以,一定要注意其消極的一麵,既不能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盤否定,又要防止被表麵的堂皇所迷惑。“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樣的例子也屢見不鮮。要練就一番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本事,在長期的相處中全麵、正確地認識和了解他人。

(3)切莫先入為主,第一印象固然是一種先入為主,除此之外,在我們的頭腦中,總是有一些先在的,得之於各種途徑的觀念,並常常以此來評價和判斷他人,因為這樣做所消耗的心理能量最少,也就是說,它最省事。但是圖省事往往會造成一些認知偏差。什麼美國人開放,英國人保守,商人精明世故,農民老實本分等等。這些說法雖與某些人的特征相吻合,但絕不是都是如此,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人如其麵,各個不同,不能用概念來衡量人,把人簡單化。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