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不要輕易指責別人(1 / 2)

美國總統林肯年輕時有一個嗜好:喜歡評論是非,還常寫信寫詩諷刺別人,他常把寫好的信丟在鄉間路上,使當事人容易發現。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改變了他喜歡指責人的習慣。

1842年秋天,林肯又寫文章諷刺一位自大好鬥的政客。文章在報紙上登出後,那位政客怒不可遏,查出“真凶”後,他下戰書,要求與林肯決鬥。林肯本不喜歡決鬥,但迫於情勢和為了維護名譽,隻好接受挑戰。到了約定日期,二人在約定的地方見麵,一場你死我活的決鬥就要進行。虧得在最後一刻有人阻止,悲劇才未發生。這是林肯一生中最為深刻的一次教訓,讓他懂得了任性抨擊他人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從此,他學會了在與人相處時,不再為任何事而輕易責備他人。

如果林肯沒有改變過分指責別人的處世方法的話,那麼他就不會成為今天我們所知道的林肯了,因為一個人緣不好的人是無法成為總統的。從這個小故事裏,我們要吸取的教訓就是:不要輕易指責別人,寬以待人,你才會受人歡迎。

有位先生不說謊、不偽裝,也從來不投機取巧,不做一點虧心事,更不占別人便宜。

然而這位先生卻並不受人歡迎,因為他有一個不好的習慣,總是喜歡隨時隨地地去教訓別人,指責別人。看見別人有一點點缺點,就加以批評、指責,像大人管小孩,老師對學生一樣,擺出一副道貌岸然,神聖不可侵犯的神態。甚至常常有意地誇大別人的缺點,把別人的一時疏忽或無心的過失,說成是存心不良或者行為不端。

同時他又不能容忍別人對他有什麼不恭敬、不忠實之處。如果他吃了別人一點的虧或受了別人一點點欺騙,那他就把對方當做罪大惡極、無恥之極的人,加以攻擊、嘲笑、諷刺或漫罵不已。

隻要想一下就可以知道這種人是多麼地令人可怕,到處都會激起別人的憎惡與反感。

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是《三國演義》裏的故事,卻說張飛聞知關羽被東吳所害,下令軍中,限三日內製辦白旗白甲,三軍掛孝伐吳。次日,帳下兩員末將範疆、張達,報告張飛,三日內辦妥白旗白甲有困難,須寬限方可。張飛大怒,讓武士將二人綁在樹上,各鞭五十,打得二人滿口出血。鞭畢,張飛手指二人:“到時一定要做完,不然,就殺你二人示眾!”範疆、張達受此刑責,心生仇恨,便於當夜,趁張飛大醉在床,以短刀刺入張飛腹中。張飛大叫一聲而亡,時年五十五歲。

張飛的悲劇再深刻不過地說明了隻有不夠聰明的人才批評、指責和抱怨別人。卡耐基指出:尖銳的批評和攻擊,所得的效果都是零。批評就像家鴿,最後總是飛回家裏。我們想指責或糾正的對象,他們會為自己辯解,甚至反過來攻擊我們。這樣一來,不但無法達到批評的效果,反而還得罪了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