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遝是一種可以改變的習慣(1 / 1)

父母在麵對孩子的拖遝問題時,他們明顯的情緒態度是“惱火”、“頭疼”!這就說明,父母在當時非常生氣,處在“拿他(她)真沒辦法”的無奈中。

現實生活中,愛磨蹭的孩子的確是很常見的,但除了極少數外,通常並不是因為孩子“腦袋笨”造成的。

造成孩子做事慢的因素通常有兩個:

一是孩子“手笨”,即做事情時,動作不熟練。由於孩子的神經、肌肉活動不夠協調,同時缺乏一定的生活技能,所以導致他做事情比較緩慢。

二是孩子的時間觀念差,做事情缺乏緊迫感。

孩子的時間概念通常要到5歲左右才開始形成,而大約在8歲以後才逐漸穩定。如果孩子愛磨蹭是“手笨”造成的,父母就要想辦法鍛煉他的動手能力,幫助孩子提高動作的熟練和敏捷程度。父母可以與孩子玩一些小的競技遊戲,如比賽看誰穿衣服快、看誰洗澡快等。通過這些比賽,父母可以隨時教給孩子穿衣、洗漱、收拾玩具等自我服務的技巧,教給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後順序來提高效率、安排時間等。這些遊戲玩多了,孩子可能覺得沒趣,這時,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來鼓勵孩子的勝利。

如果孩子愛磨蹭是由於時間觀念差造成的,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此外,孩子的磨蹭行為還可能與爸爸媽媽自身的行為有關。有的父母平時喜歡邊吃飯邊看電視或書報,有的父母也會因疲倦或懶惰做事拖時間,這些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非常容易使孩子養成注意力不集中、辦事拖遝等不良習慣。因此,父母不妨先自我檢查,為孩子做個榜樣。

什麼是惰性?惰性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拖遝。把今天該完成的事情拖延到明天,甚至遙遙無期,直到被逼無奈,拖不下去時才來趕工。這種行為極具破壞性,也是最危險的惡習。它使人喪失進取心。一旦開始遇事推脫,滋生惰性,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萬個理由來辯解為什麼事情無法完成,而對事情應該完成的理由卻想得少之又少。每當自己要付出勞動時,或要做出抉擇時,總會為自己找一些借口來安慰自己,總想讓自己輕鬆些、舒服些。有些孩子深陷於“激戰”的泥潭中,被“主動”和“惰性”拉來拉去,不知所措……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地浪費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