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教育觀念有這樣一個誤區,多數父母都十分注意培養孩子“聽話”、“順從”,卻不注意傾聽孩子的意見。小到生活上的事,大到孩子的發展方向,一概由父母決定,孩子缺少自己做決定的機會,這就不能培養他們的抉擇能力。然而,自我抉擇能力也是獨立性很重要的一個方麵。

現在,隨著家教觀念的更新,有一些具有現代家教觀,教子有方的父母,不僅注意從小培養孩子獨立生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注意創造機會,培養孩子自己做選擇和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

有一位孩子的母親說,她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凡是可以讓孩子參加討論做決定的事情一定要讓孩子參加,而且創造機會。比如說,雙休日到哪去玩,開個家庭會,把孩子當作平等的一員,經常采納孩子的意見,這就是培養孩子的一種獨立抉擇的能力。凡是能讓孩子參與的就讓孩子參與,這種父母都是非常好的。隻要父母的觀念更新了,教育行為就不一樣,就能培養孩子的良好心理素質。

富蘭克林說:“人類一生的工作,無論精巧還是粗劣,都由他的每一個習慣所決定。”孩子總有一天是要自立於社會、自立於人生的,如果能從小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東西自己管、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的自我管理習慣,就能增強孩子行動的獨立性、自主性、目的性和計劃性,這對於孩子今後生活的幸福和成功無疑是有巨大的幫助的。

孩子的獨立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主的能力。自主的目的是讓孩子成為一個有主見的、可以自我調節的、獨立的人。努力培養孩子具有自主能力,並給孩子自主的機會,可以充分調動孩子自身的積極性。

培養孩子自主的習慣,父母僅僅轉變觀念還不夠,還要了解孩子的實際情況、掌握培養的具體方法。以下是幾種讓孩子學會自主的方法,做父母的可以借鑒一下。

(1)觀察法

父母要傳授給孩子一些生活技能,為他們的自主打下基礎。比如,可以讓孩子觀察母親是怎樣刷牙或洗襪子的,父親是怎樣整理書櫃的。如果家中有攝像機的話,還可以將大人做事的過程攝下來給孩子看,這樣會提高他的興趣。當孩子知道父母如何做某件事情時,就會照著做,並會為自己能夠完成某些事情而驕傲。

(2)遊戲法

孩子的特點決定了他對枯燥無味的事情沒有興趣,也不會堅持去做,因此,做父母的可以利用遊戲方法使他產生興趣。比如,孩子玩完玩具後,父母可以和他玩“把玩具送回家”的遊戲,在玩具架上貼上各種玩具擺放的標記,請孩子把每種玩具送到相應的位置上。孩子會將這種勞動看成是遊戲的一部分,每次玩完都將玩具歸位。再如,為了讓孩子學會用勺子吃飯的技能,父母可以把大可樂瓶子挖一個小嘴,再用紙貼出娃娃的眼睛,然後準備一些豆子、紙球等物,讓孩子用勺子喂娃娃吃飯,這樣,孩子既從遊戲中得到快樂,也學會了自主吃飯的能力。

(3)獎勵法

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培養孩子良好的自理習慣,能夠讓孩子堅持經常去做。比如,讓孩子每天自己穿脫衣服、疊被子。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表現給他插一麵小紅旗,等孩子堅持到插滿十麵小紅旗時,可以獎勵一些小禮物,如圖書、畫筆、零食等。這樣既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也可以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和認真做事的態度。

尊重孩子的成人總是這樣說:“你對這件事是怎樣理解的?”當我們尊重孩子時,理解他們的態度和行為來自他們的概念和信條時,我們給孩子機會使他們通過自己的經驗學到知識。如果我們站在成人的立場,用成人的思維方式為孩子分析問題指明方向,告訴他應該如何去做,就會使他怯於親身去體驗。如果我們堅持認為我們的知識淵博,滔滔不絕地向孩子們灌輸,不失時機地糾正孩子的錯誤,我們就限製了孩子自己去積累知識,那他怎麼能獨自去走以後的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