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問題之躁狂症(2 / 3)

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標準有三條。一是組成學習習慣的一係列動作的敏捷性日益提高;二是動作的精確性和協調性不斷提高;三是學習者本身的體力消耗,神經勞動的消耗不斷減少。

學習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這一過程的心理發展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麵。

(1)學習習慣形成的過程是由外部支配到內部控製的過程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在教師家長的要求下或模仿他人情況下形成的。例如,小學低年級學生上課注意聽講,積極思考問題以及認真完成作業等等學習習慣的形成,主要是依靠外力作用,很少出於內部自覺。到了小學高年級和中學,學生隨著學習認識的提高,把教師和家長的要求轉化為自己內部的動力,使學習習慣的形成更趨於自覺性,表現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自覺地努力學習。

(2)學習習慣的形成過程是由簡單到複雜的過程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具體的、簡單易行的。例如,上課鈴響立即進教室,準備好課本文具,安靜地坐在自己位置上。但到了小學高年級和中學,隨著學習認識水平的提高,知識的不斷增長,那些抽象的比較複雜難做的學習習慣也發展起來。例如,獨立鑽研問題的習慣,應用係統學習方法的習慣等等。這些良好學習習慣在學習活動中日益得到鞏固。

(3)學習習慣形成過程是由不穩固到穩固的過程

小學低年級學生,由於年幼無知,活潑好動,缺乏自製力,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不穩固的。例如,語文課能認真聽講,數學課又不能認真聽講。而到了小學高年級和中學,在教師和家長的教育下,良好的學習習慣日益穩固,對各學科出現的疑難問題都能獨立思考。

(4)學習習慣形成的過程是好習慣和壞習慣不斷鬥爭的過程

不是好習慣代替壞習慣,就是壞習慣代替好習慣。學生從小學到中學,都存在著學習的好壞習慣的鬥爭。克服壞習慣首先要認識壞習慣的危害,樹立信心和決心。其次是鍛煉學生與壞習慣鬥爭的意誌力。意誌在良好學習習慣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例如,有的學生既想學習又想看電視,為培養放電視時自己能堅持學習的好習慣,就要以頑固的毅力抑製看電視的念頭而堅持學習。經過多次反複,就能形成當別人看電視時自己也能學習的好習慣。鍛煉意誌也要伴以具體的方法。例如,活動代替法,即安排另一種有益的學習活動,代替原有的不良學習習慣。也可利用人為動作延緩,製止不良學習習慣的出現等。習慣具有穩固的一麵,但不是穩固不變的,隻要運用適當的方法,堅持鬥爭,不良的學習習慣終會克服。

怎樣提高注意力?

在大學生心理谘詢實踐中,常常有學生谘詢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在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經常出現注意分散、難以集中的現象呢?是否有辦法可以提高注意力呢?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本身並不是一種獨立的心理過程,而是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心理過程的一種共同特性。當環境或任務發生變化時,注意從一個對象轉到另一個對象或活動上,叫注意的轉移。注意的轉移是正常的,隻有當注意為一定的目標服務,監督並為實現這一目標時,注意才具有定向性和理性。根據引起注意及維持注意的目的是否明確和意誌努力程度的不同,可把注意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沒有預定目的、不需付出意誌努力的注意,叫無意注意,又稱不隨意注意。如我們平時逛大街看到的建築、裝璜、廣告、服裝等。另一種是有預定目的、需付出一定意誌努力的注意(又稱隨意注意)。如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知識,完成某項工作,就需要把注意力積極投入到對象上去;為了能理解、掌握對象,或是順利地完成任務,就要自覺地付出努力,甚至需要克服一定困難,以使注意指向、集中於當前的對象。注意障礙表現在強度、範圍和持久性方麵的改變。由於學習活動需要的是有意注意,所以,大學生的注意障礙主要是有意注意方麵的障礙,如分心、注意力渙散,難以集中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