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心理問題多多(1 / 1)

在最近幾年的中國,“白領”是一個暖昧得令人起疑的稱呼。他們麵目不清,職業不明,惟一明確的就是收入不菲而且“品位高尚”。

事實上,白領也是打工仔,隻不過幹的活兒比較高級,出賣的是腦細胞而不是汗水而已。讓白領與高品位的瀟灑生活相連的,是商家與廣告輿論聯手炮製的一個陰謀。在身價昂貴的時尚和流行作為商品出售的時候,理智的消費群體總是裹足不前,商家與廣告輿論必須製造一個顧客群來養活他們。於是他們不遺餘力地進行著搜索:大款、大戶、大腕畢竟太少,而且社會形象太差,總給人沒有文化,用鈔票“砸人”的庸俗感覺,既成不了氣候,又得擔心嚇著其他客人。小職員、公務員們已經落伍,他們的錢都存在銀行裏養老,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消費的最大阻力。學生們倒是瘋狂,但他們有野心沒實力,買雙“耐克”還得和父母磨上半天牙。廣告策劃們絞盡腦汁,終於靈機一動,使出了太極神功,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創造出一個虛乏的“白領”一族來。於是你煽風我點火,他吹捧,白領的地位從此扶搖直上,引人注目。

學過語言學的人都知道,一個詞語除了基本的詞典意義外,還會附加上一定的情感意義和社會意義,表達了特定語言使用者的情感傾向和社會價值觀。例如“工人”這個詞,其詞典意義就是“依靠工資收入為生的勞動者”,然而在過去的年代裏,由於社會的價值取向,這個詞與“老大哥”、“領導階級”等等稱呼相提並論,罩上了神秘的光環。江山代有才人出,“白領”用同樣的語言策略登上了曆史舞台。所有的廣告都把“白領”與“時尚”、“品位”、“健康”、“精品”等等動聽時髦的東西捆綁在一起向大眾轟炸。漸漸地,“白領”就成了“蒙娜麗莎的微笑”,也就是那種大家都叫好但大多數人都莫名其妙的東西。當然,白領的定義還不能太狹窄,要讓大家都有希望躋身其內。事實上,要求隻有一條,隻要你吃了、穿了、用了某些產品,就可以榮幸地成為白領了,這就是廣告中一句經典詞語——“白領人士的惟一選擇”的潛台詞。打個雅致的比方就是漁民捉大閘蟹,隻要有利可圖,管它大小雌雄都一網打盡,大的可以清蒸,小的可以麵拖,再小的可以做醉蟹嘛!

有一個道理其實很簡單:當別人開始吹捧你的時候,往往就開始要有圖於你了。

根據許大夫多年進行心理谘詢的經驗,白領階層的心理問題多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困擾白領們的最大問題是事業的發展,麵對工作的巨大壓力,如何調適自己,達到最佳的工作狀態。其次,情感問題也困擾著很多人。這裏既有已婚者和自己丈夫或妻子之間的關係如何協調,發生了感情出軌的情況後不知如何是好等問題;也有未婚者麵對婚姻的困惑,無所適從;甚至有同居者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不知如何繼續下去……另外,家庭成員的關係問題也是重要的因素。孩子不聽話,兩代之間存在代溝,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孩子、怎麼樣與孩子溝通,如何處理與長輩的關係。

此外,當個人的前途處於重大轉折的時候也容易有心理問題。個人的發展前途是他們最關心的,所從事的工作是否有發展前途,適合不適合自己。比如:是留在國內發展好還是出國深造好?再比如:麵臨事業發展的關鍵時刻如何抉擇。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