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是把雙刃劍(1 / 1)

誰也不希望自己遭受挫折,更不願意自己陷入困境,但它又常常會不期而至:工作失誤、競爭失利、失戀、離婚,以及天災人禍等,生活中無處不有、無人不遇,甚至使人精疲力盡,走投無路。因而,人們幾乎普遍認為挫折、困境總是壞事。

中國有句諺語叫“多難興邦”。挫折、困境確實可以使人精力耗竭、精神崩潰,乃至一蹶不振,但它也可以助人成熟,把人推向成功。例如,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首腦人物李·艾柯卡,當初在福特汽車公司當職員時,曾因工作不被信任而遭辭退。也就是這次辭退,大大激發了他的自尊心,從此奮起,終於事業有成。我國著名曆史學家蔡尚思在年輕的時候也曾多次失業。一次被解聘後,他無事可幹,便一頭鑽進了南京圖書館,利用一年多時間翻閱完數萬卷的曆代文集,收集了大量的資料,為他日後的研究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因此,他的朋友稱他“這段生活與其說是失業,還不如說是得業”,又如青年學生高考失利後,不少人心灰意懶,消極抑鬱,甚至積鬱成疾,精神異常;卻也有不少人榜上無名,腳上有路,自學成才。如《中國青年報》最近報道安徽省渦陽縣的劉玉霞,1983年高考落榜後,回到家鄉務農。她發現這裏的農民仍沿襲傳統的耕種模式,走著低效農業的老路。她決心要改變這種現狀。一年後,憑著她的文化知識和鑽研精神,她被鎮裏招聘為科技主任。一年又一年,她堅持不懈地向農民播種科學思想,傳授新知識新技術。辛勤的勞動終於結下了豐碩的成果,她培養和扶持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科技示範戶,科學思想和技術終於在家鄉古老的土地上紮下了根。1995年9月4日,在北京懷柔舉辦的95非政府組織婦女論壇上,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向來自世界各地的姐妹們介紹了今日中國農家女的成長、困惑和追求。

同是挫折,為什麼對有些人會成為動力,助人走上人生的良性循環,而對有的人卻是阻力,使人陷入困境不能自拔呢?這是因為,當人麵臨挫折造成的強大壓力時,會出現兩種應對模式:

一種是隻看到困難、威脅,隻看到所遭受的損失,後悔自己的行為或怨天憂人,因而整天處於焦慮不安、悲觀失望、精神沮喪等負性情緒之中,既不想吃飯,也不想見人,更不願向人訴說自己的不幸,進而導致營養不良、感染疾病和精神抑鬱;或者因此而自暴自棄,濫用酒精和藥物解憂消愁,最後造成災難性後果。

另一種是麵對現實,認識自己遭受挫折的原因,使自尊心、自信心、主觀能動性和情感的自我控製都得到增強,從而戰勝困境,成為生活的強者。所以,挫折和困境本身並不都是壞事,它給人生是帶來害處,還是帶來福音,關鍵看能不能正確地對待它,勇敢地駕馭它。首先是要麵對現實。“事已至此,愁也沒用”,是許多人都用過的麵對現實的態度,它可以使人冷靜下來,做些必須要做的事情,避免情緒進一步惡化;第二要學會在危機中找機遇。如全麵地分析形勢,看事情還有沒有轉機,有哪些路可走,能否另辟蹊徑等等;第三,了解自己的優勢與不足,總結失誤的經驗教訓,最後再做出明智的選擇。同時,要適當地疏泄和化解挫折導致的不良情緒,如外出旅遊,換一下環境,或走親訪友,與朋友談心、向朋友傾訴等等。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向朋友傾訴,不僅可以減輕心理壓力,還有助於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力量不在別處,就在我們自己身上。”麵臨挫折和困境的朋友,願你從鮑狄埃的話語中,悟出你的力量和勇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