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調整你的“期望值”(1 / 1)

人對自己的事總是抱有“期望值”的:通過一段緊張的學習後希望考個理想的成績;參加競賽希望能拿個好名次,有了自己的追求希望能得到很好的報償;愛上了某個人希望如願以償收獲愛情;進了單位希望這裏正是自己的歸宿。這些期望都是那麼美好,但遺憾的是這些期望並不都能變成現實。過分的期望一旦被無情擊碎,往往帶來的是無限的失望。有“期望值”是自然的,但隻有學會調整“期望值”,才能避免“期望值”不現實而導致的挫折感。

有一個農村青年,見村莊裏的人在外地打工大都能有一個好工作,很好掙錢,有的還發展了自己的事業。於是,他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瞅準一個地方,滿懷著希望走打工創業之路。在他的想象中,他會如別人一樣找到一個好工作,掙很多錢,並很快發展起自己的事業。但現實卻相當嚴峻,他連個能糊口的工作也難以找到。其實別人有別人的打工經驗、創業基礎以及各種不利條件,自己是個毛頭小子,人生路上尚一片荒漠,怎能期望值過高呢?現實並不虧待誰,隻不過不會額外透支而已。所以你得從自身情況出發抱相應的“期望值”,不能脫離實際,不著邊際。

青年人的“期望值”多存在過高的問題,都應降一降,低目標更易實現容易品嚐到成功的喜悅。青年人愛幻想、好憧憬,往往對現實的艱巨性、複雜性估計不足,那些一直處於順境或有過成功體驗的青年,更容易染上好高騖遠、自以為是的毛病。有個大學生在企業工作兩年後,總結自己的挫折時說“當初我把工作看得十分神聖、美好,就像一首詩。不是有句話‘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嗎?當時我太相信這句話了,總以為到了企業我就可一顯身手、大展抱負了。其實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象的,想象中的樣子永遠比現實天真!”這番話頗能反映青年人涉世之初時的狀況和境遇。

“期望值”是一種理想,也是一種目標,有“期望值”正是青年人積極向上的表現,也會對青年人的追求和進取產生動力,問題是“期望值”是否合適的問題,合適的“期望值”在青年成長中將產生積極的影響。所以“期望值”並不能一降再降,否則也就毫無意義了。合適的“期望值”是現實的反映與現實是一致的,可見合適的“期望值”要讓現實加以調協。現實是複雜的,不斷變化著的,“期望值”隻會是個變數,而不是個定數。有個青年十分勤勉,領導對他特別欣賞,因而這名青年對自己的發展抱有很大的希望,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但時過境遷,單位換了新領導,而且單位的情況也發生了一係列的變化。此時他就要從實情出發調整“期望值”,否則就不合情,也容易形成挫折感。識時務者為俊傑。善於適時適情調整“期望值”也是一種“識時務”,是明智的、有風度的。

與此要求形成反差的是,青年人的“期望值”既無現實性又無靈活性,多是固執死板的,而且還誤以為這是執著的表現。有位名叫文文的青年,中學時有一些習作見諸報端,由此對文學發生濃厚的興趣,並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和憧憬,相信自己會成為一名作家。走向社會後,他如願以償地走進了文化單位,擁有了與筆杆子打交道的理想職業。他把一篇篇文章投出去,滿以為它們都會變成鉛字,一簇簇鮮花、一個個冠冕會向自己擁來。但他的希望不過是光怪陸離的泡沫而已,一個個都幻滅了。而他仍不死心,反而變得更為執著,大有“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架勢。其實,文文的“期望值”不能一成不變,而要在現實中進一步估價自己,調整自已,否則不僅會導致挫折,甚至會讓自己入歧途,走火入魔。

在一開始就能調整好“期望值”是你努力的目標,但人往往並沒有那麼清醒,加之現實的複雜性,難以把握發展走向,總會出現因“期望值”與現實的矛盾而導致人的挫折感。挫折感是人之常情,關鍵是不能讓它成為一種消極情緒,而要讓它作為反省自我、調整自己的觸媒和契機。如果能做到這些,你最終總能確立一個合適的“期望值”,也會從根本上把握自我,麵對現實保持平和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