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你的自學力?(1 / 2)

成才者的經驗告訴我們:對自學的科目越感興趣,便越能產生高的熱情和力量。數學家陳景潤正因為對“哥德巴赫猜想”有濃厚的興趣,才會整天沉浸在數學符號的大海之中,廢寢忘食,身染重病也忘記治療。大科學家牛頓對他的事業更是如癡如醉,常常一連幾個星期不分晝夜地留在實驗室,直到完成試驗。他“迷”於實驗,甚至把手表當雞蛋放到鍋裏去煮。愛迪生從小就喜歡搞實驗;達爾文童年對昆蟲感興趣;李時珍自幼就熱愛醫學。事實證明,自學青年對自學的科目是否感興趣,並形成習慣,是成敗的關鍵。

因此,自學者可以利用條件反射來培養自己對學習某一學科的興趣。根據條件反射的特征為反射性反應出現在條件刺激開始作用之後,因此條件刺激是起決定作用的這一原理,自學者就可以根據所學科目的不同采取相應的措施。比如說,學中醫的,不妨首先閱讀中醫人物傳記,曆史上的神醫扁鵲、華佗、張仲景等人起死回生的高明醫術,會使你為之傾倒。有些疑難病症經西醫治療無效,可是中醫卻手到病除,這種奧秘會引起你要探索一番的興趣。心靈上的向往,學醫之誌自然堅決了。

誌向既定,不等於就有興趣。還得抓住條件反射這一法寶,首先強製自己讀一節或一章。學中醫者就要強製自己每天熟讀一條湯頭,看一個章節的理論,即使頭痛也要堅持。其次是要有意識地請教有關的專家、學者。學中醫者就要有意識地找老中醫傾談有關醫道的事情。再次是要勇敢地實踐,治好某一種他人治不好的疾病,在精神上得到補償,興趣就當然更濃了。

然而靠興趣做學問,會產生時冷時熱現象,效果欠佳。因此,自學者還必須把自學的濃厚興趣培養為良好的自學習慣。為了做到這一點,自學者就要製訂嚴密的自學計劃:每天早晨用30分鍾背湯頭歌訣與脈訣;上班帶上業務書,以抓住無病號的間隙閱讀;午飯後學習30分鍾;晚上保證兩個鍾頭自學;睡前檢查執行計劃的情況。開始可能有些不自覺,但若始終堅持,久而久之,也就會形成習慣。

興趣是自學能力培養的導向,但並不是全部。自學的能力結構是由四項子能力構成的:閱讀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檢索、綜合資料的能力。這四項子能力相互製約又相互促進,形成網絡結構。自學能力表現在學習過程的各個方麵。如中小學學生預習課文,閱讀課外讀物等等;大學生查閱文獻,搞調查研究;自學青年自修功課等等。

自學能力的強弱與自學的效果有十分密切的關係。自學者如果了解自學能力的結構,就能有意識地去培養它。

(1)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是自學能力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年朋友們的自學主要通過閱讀來獲得知識。閱讀能力又可細分為閱讀速度、理解和筆記能力。閱讀速度是閱讀能力高低的重要標誌之一。如果兩個人閱讀同一種讀物達到同水平的理解,那麼,閱讀速度越快,學習效率就越高。速度研究表明,要培養快速閱讀能力,平時閱讀就要多注意讀物裏的關鍵句和關鍵詞語。理解能力是指分析、概括讀物內容的能力。在閱讀後經常用自己的話複述內容能提高理解力。筆記能力是指筆錄內容要點的能力,它是在分析、概括能力的基礎上形成的,反過來又能培養分析、概括能力。提綱式的筆記是同遺忘作鬥爭的武器。

(2)發現問題的能力

發現問題就是發現矛盾。學習中的問題在三種情況下才會產生:①材料中有自相矛盾的地方;②材料裏的見解和自己的見解不一致;③不同材料之間的矛盾。

隨著發現矛盾,提出問題,才能學深學透。不少自學者總覺得學不深,這正是因為沒有抓住學習中的矛盾。為了培養提出問題的能力,學習中必須時時分析、比較,找出矛盾。

(3)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自學的能力結構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麵。自學能否最後成功,主要由自學者有沒有培養出這種能力決定的。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可分為四個步驟:提出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或方案,檢驗、修正假設。發現矛盾導致提出問題,最初提出的問題往往是籠統的、範圍寬廣的,通過分析,逐漸找到關鍵之所在,從而把問題的範圍縮小,這是明確問題的階段。接著搜集資料,提出各種解決方案,並選出一個合理的假設。最後是檢驗和修正假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