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性意識發展的特點(1 / 2)

心理學認為,生理發育對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各個方麵具有特殊的、全新的影響。青少年第一性征與第二性征的相繼的出現,意味著性的成熟,這些變化反映到心理上便是性意識的覺醒。

所謂“性意識”一般指青年對性的理解、體驗與態度。“性意識的覺醒”指青年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性別,意識到兩性間的區別與聯係。這種心理特點是少年兒童所沒有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年的性意識逐步發展。大體來講,青少年性意識發展的過程是這樣的:青少年長到12—13歲的時候,由於性腺的作用,引起了心理上的重大變化。隨著性意識的出現,又引起了與性意識有關的多種多樣的內心情感體驗,並在個體心理生活中占重要的位置。這時侯他們逐漸開始產生一種追求異性的需要。而這種需要又是隨著環境、家庭、文化水平和教育的影響,逐漸地由一種模模糊糊、捉摸不定、短暫的“感覺”和激情“至”幻想“,進入到戀愛階段。在心理學上,我們稱它為”激起新情感的時期,亦即青春期,即性意識出現的時期。

心理學研究指出,一個人的性意識的發展基本上有如下四個時期:

(1)顯出青春期的否定傾向期

男女青少年一般長到13—14歲,由於內分泌因素的誘導,身體開始發生許多引人注目的變化。譬如男孩喉結突出,聲調變低;女孩乳房隆起、骨盆增大、月經初潮等等。因而,對性的差異逐漸敏感。青春期到來之前,男女間沒有什麼隔膜,他們一起學習、玩耍,相互關係中不帶任何性心理特點。但一進入青春期情況就不同了,生理發育上的急劇變化,性格發展上的差異,及由此帶來的害羞與不安,使男女之間關係開始疏遠,在心理和行為上出現了隔膜,常常對異性表示反感、厭惡。甚至從小一起長大的兩小無猜的好朋友,也開始不願來往了。在學習、勞動和遊戲中,男女生界限很分明,彼此很少說話,即使因工作需要必須接觸時,男生雙方也顯得十分不自然。同一班上男女同學之間常因一些小事鬧別扭,搞對立,男女同桌也要“劃清界限”。一個班上,如果某一對男女生之間來往多一些就會被其他同學議論紛紛,而且受到同學們的輕視。

(2)補償青春期的不安心情,表示出對父母長者的依戀期

少女月經初潮的突然到來,在心理上會產生強烈的不安和恐懼,有的會因此感到自卑、害羞。男孩子對於遺精,常常感到驚奇和恐懼。有的人甚至認為遺精是一種病態,會傷“元氣”,因此背上了不必要的思想包袱。

青少年由於出現了如上一些生理情況,心理上的不安,使他們對父母在心理上產生了依戀之情,希望父母能幫自已擺脫困境。但據調查,大多數青少年對於自己生理上出現的這些變化,不願意向父母講,而願意借助書本或通過同伴來了解情況,隻不過在心理上有求助於父母的傾向而已。

(3)喜歡接近異性和對異性的追求期

隨著男女少年在生理發育過程中不斷接近性成熟,加上對性的關係有了基本的理解,這時男女之間有了接近的需要。尤其是隨著知識經驗的增加、自我意識的發展,及社會生活中有關兩性關係的印象的加深,男女之間便由抵觸開始轉向好感。一般情況下女孩子的這一階段比男孩子開始早一些,她們常以欣賞的態度,注意男孩子的說話、表情和動作,以善意的、友好的態度對待男孩子的“嬌氣”或“淘氣”,常常不由自主地談論和評論班上的男同學,並且開始講究自己的衣著打扮。這個時期,青少年逐漸地擺脫開自己心理的閉鎖狀態,開始公開地了解對方的心理秘密,開始各自扮演曆史賦予每個性別的特定角色,產生了對愛情的專一的追求。男女生雙方對對方的思想行為表現得比較關心,並逐漸地願意和異性一起學習、遊戲、活動。但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還是有些拘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