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麵對心理的閉鎖性?(1 / 1)

剛進入青春期的中學生不少人會有如下變化:對別人隨便翻閱自己的東西很反感;偷偷地記日記,自己向自己傾訴內心的秘密;同時,在與人的交往中也變得不那麼坦率了。這是為什麼呢?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這是處於青春發育期的青少年的心理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心理的閉鎖性”。所謂“閉鎖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動具有某種含蓄、內隱的特點,它是相對於人的外部行為表現與內部心理活動之間的一致性而言的。青少年心理的閉鎖言行表現除了本文開頭所述的以外,還有:開始願意有自己的房間;自己的抽屜要上鎖;不輕易地和盤托出內心所想,即使對最親近的人也不易做到心理上毫無保留,還可能以各種形式似作回答實則拒絕回答。青少年男女在這個時期,除了發展一般的交往外,也產生了由相互知心而培育起來的友誼。

青少年出現“閉鎖心理”是由於思維的發展,對外部世界認識的廣泛性、深刻性的發展,尤其是對新的自我的出現,心理活動開始走向自己的內部世界,加之獨立性與自尊心的相應發展,從而逐漸失去了兒童時期的外露、直爽、單純和天真。

這種青春期的閉鎖心理,對個體或社會來講,有兩種不可忽視的功效:一是一些有為的青少年可以使“閉鎖心理”產生升華作用,成為鑽研學術,為社會做貢獻和進行科學發明創造的動力;二是可以使人類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通過窺探人生的奧秘,可以創造出很多文藝作品。青年心理的閉鎖性隻是相對少年兒童而言的,比起成年人,當然他們還是要坦率、直率、純真得多了。青年心理的閉鎖性隻要不過於世故和圓滑,它也就包含著一種積極的適應環境和自我監督,即包含著發展。

當然,青年人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閉鎖心理,也會對成長產生不良的影響。因為“閉鎖心理”的影響,他們交往中對對方要求較高,選擇條件苛刻,因此,他們不僅與父母、教師之間不易達到心理相通,在同輩人之中也不容易找到“心心相印”、“相互理解”可以產生心理共鳴的知音。因此常常感到不容易被別人理解,心理上產生不同程度的、間或出現的孤獨感。但另一方麵由於社會化的要求,青年卻強烈地想與人交往,不僅想交往得多,還想交往得深,想得到理解,想向能理解自己的人敞開心靈的大門,這一矛盾常常不易被人理解,他們自己又不容易理解別人,因而心理上常常不能平靜,個別人甚至發展到性情孤僻。

為了克服“閉鎖心理”的消極後果,青少年要多交摯友,相信老師,有什麼想不通的問題應向知心人傾訴;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置身於社會沸騰的生活中,而不要久囿於個人生活小圈子,想入非非。教師和家長也要正視青少年的這一正常的心理現象,尊重他們的“私秘權”,而不可強行讓其“講真話”。當然,對其錯誤的苗頭也應及時予以撥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