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確定自主獨立的心理?(1 / 1)

每一個進入青春期的現代青年,都會經曆這麼一個心理時期:強烈地要求成為獨立的人。

進入青春期以後,由於自我意識的進一步發展,現代青年逐漸把視線從外部世界轉向內心世界。他們發現了一個具有豐富內容、美妙而又充滿矛盾的內心世界。他們自認為已經是個大人了,獨立性意向十分強烈。一方麵竭力想擺脫父母的管教,希望父母和成人不要把他當小孩看待,希望尊重他、理解他,尤其反感父母或教師那種絮絮叨叨的管教。另一方麵把過去的自己看作“幼稚的小孩子”,力圖與過去的“我”一刀兩斷,常常通過口頭或行為方式宣傳自己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企圖在心理上與對父母的依賴決裂,與自己的兒童時代決裂。

現代青年人要求獨立的心理不僅是正常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有人甚至把這種要求稱為人的第二次解放,它與胎兒脫離母體獲得的第一次解放相比具有更大的意義。這是因為,進入青年期以後,許多人已經或即將走向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在工作中、生活中他們會遇到許多問題,不能也不可能事事都依賴父母。如果青年人不能離開父母而獨立謀生,那就會對青年人將來的發展與適應社會帶來很多困難。另一方麵,由於青年人的人生觀、世界觀還不完全成熟,社會經驗還不夠豐富,所以,在麵臨紛紜複雜的現實問題時,他們往往還不能完全把握住自己,容易遇到挫折和失敗。但這個過程也是鍛煉青年人能力的最重要的過程。因此,順利地度過這一時期,對人的一生來說是有重大意義的。

現代青年企圖在心理上與對父母的依賴決裂,與自已的兒童時代決裂,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這是因為:第一,事實上青年並未成熟,在認識、情感、行為上均未擺脫孩子氣,缺乏必要的知識和能力,其他方麵也不具備充分獨立的條件。第二,現在許多學校不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一些中學一味追求升學率,學生不僅知識麵窄,也很少參加勞動和社會實踐。大學中類似的情況也不少。第三,在我國傳統的家庭關係中父母一般不十分鼓勵子女盡早地獨立,以至上了大學,考上了研究生,經濟上還要依賴父母。特別是許多家長對子女過分地溺愛,或望子成龍心切,從而百般愛撫照顧,致使一些青年的依賴性還相當強。甚至有的青年雖已獨立工作、獨立勞動、獨立生活,但在心理上、行為上仍然對父母十分眷戀依賴,獨立生活、獨立工作能力很差。比如許多高中生口頭上說要報考外地大學,“人長大了,就要到外麵闖一闖”,可是每年大學新生入校,則多數由父母兄姐陪送,入校後因想家而抹眼淚的也不乏其人。第四,從社會方麵來看,也由於傳統觀念的頑固性,對青年的獨立性、自主性、創造性鼓勵不足,創造條件讓青年盡早地在實踐中鍛煉成長不夠。相反,過多的保護或求全責備卻比較常見。

鑒於現代青年尚有如上種種主客觀上的困難,就必須注意如下幾個方麵的問題:

(1)要多征求與聽取父母與長輩的意見

因為父母與長輩的知識、經驗畢竟較多,生活閱曆也很豐富,看問題一般來說也要全麵一些。因此,青年人在遇到了諸如戀愛、升學、就業等重大問題時,要多征求與聽取他們的意見,作為自己選擇生活道路、選擇戀人、解決重大問題的參考,這樣做是大有裨益的。有些人誤以為獨立似乎就是把父母拋在一邊獨自做主張,甚至跟父母對著幹,事實上,這樣做,對自己的成長是不利的。獨立就是自己既有主見,也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即使是不正確的意見。

(2)要從小事做起

因為從依賴父母到獲得獨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開始應從小事做起,從而逐漸培養自己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增強自信心。有些青年不屑做小事,開始就想幹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以便讓父母大吃一驚,以顯示自已的才幹與能力,結果往往遭到失敗。有時好心辦成壞事,從此垂頭喪氣,懷疑自己的能力。這樣也會使父母更加不放心,從而加強對自己的管束。

(3)要自尊、自信,不要氣餒

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在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出現一些錯誤是難免的,不要因此而氣餒,喪失信心。一個人的獨立生活能力是在實踐中發展起來的,“吃一塹,長一智”。經曆的事情多了,就會使自己的翅膀慢慢豐滿起來,從而翱翔於社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