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道路,“穩”字當先(2 / 2)

其次,開辟國際市場需要非常充足的資金。而資金問題也是限製順豐,乃至任何一個民營企業發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沒有足夠的資金,什麼也做不成。而將資金投向國際快遞業務,無疑冒著更大的風險,因為不知道是否能夠順利贏利。順豐的高層也透露,截止2013年11月,順豐在國際業務領域的投資幾乎沒有盈利,因為打造全境範圍內的網點就需要耗費大量資金,更不論其中的技術建設,人員招聘、培訓等等的大量花銷。

最後,就是對東道國目標情況的未知。由於地域範圍、民族文化、語言風俗、乃至於人種的不同,不管進行怎樣的調查,總會感覺對方與自己隔著一層紗,難以看清。王衛也正是考慮到這一點,因此才選擇從距離我國最近的東南亞國家入手,這些國家的優勢就在於距離近,華人群體多,文化上的差異沒有那麼大,一旦出現問題還可以迅速作出反應前去解決,這也省去了許多由於社會規則不同可能帶來的問題。

除此之外,國際快遞市場上的四大巨頭對順豐來說也是非常大的威脅,它們分別是聯邦快遞(FEDEX),聯合包裹服務公司(UPS),德國敦豪(DHL),以及荷蘭天地速遞(TNT)。包括順豐在內,中國國內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夠超越它們。

王衛也曾對外表示順豐在國際化道路上麵臨的困難,他說:“中國民營快遞獲得法律地位還不到四年,可以說還處於發展初級階段,和國際快遞大企業相比,我們在資金實力、科技實力、人力資源和經營管理經驗等方麵都有不小差距。

“比如,在資金實力上,人家一家企業就有600多架飛機,而我們中國所有快遞企業加起來,也隻有不到50架飛機;在科技實力方麵,順豐的信息係統在行業內算較好的了,但是也隻相當於國際快遞大企業20世紀90年代的水平。人才和經營管理經驗的差距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趕上的,國際化水平更是差得遠。而我認為,最大的差距還是戰略。國際快遞大企業開設某個網絡,隻要能夠支持自身服務質量提升,可以十幾二十年不賺錢。這樣的氣魄和實力,都是目前我國民營快遞企業所無法比擬的。”

作為快遞產業,“快”是必須的要求,而作為國際快遞企業,飛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擁有飛機數量最少的是TNT,隻有47架,最多的則是聯邦快遞,擁有671架飛機。截止2013年11月1日,順豐自有飛機數量已經達到13架。但是與四大國際快遞巨頭相比,這點數量完全不夠。僅僅要追上TNT飛機的數量,順豐就至少還需要好些年的努力。

僅僅從這一個方麵來看,順豐進軍國際還有非常長遠的道路要走,從短期來看,順豐仍需要一段時間穩住現有的經營局麵,暫時不會有較大的動作。王衛也需要時間進行下一步國際戰略的規劃,在這塊領域,他顯然將“穩”字放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