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順豐購買貨運飛機的消息傳來時,不少人感到強烈的疑惑:順豐的錢究竟從哪兒來的呢?首先,快速送貨這件事情本身就不容易達到,順豐通過飛機運貨盡管能夠完成要求,但是成本花銷不就很高嗎?順豐員工每個人都配備著價值不菲的高科技產品,這些錢究竟來自哪裏?順豐如何在自身迅速發展的同時贏得利潤呢?
這就要從王衛特殊的戰略成本控製思想說起了。要獲得利潤有兩個途徑,一個是降低成本,一個是增加定價。順豐的定價很少波動,在當今市場已經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再行提價也比較困難。因此唯一能做的就是降低成本。就在其他民營企業大打價格戰的時候,順豐卻另辟蹊徑,采用了完全不同的與國際接軌的成本節約方式。
在王衛看來,隻要做到了最好的服務,未來潛在的市場就有被無限擴大的可能。對於快遞,客戶最擔心的就是安全問題和時間問題,能夠在這兩個問題上做到最好,自然就能吸引來更多的客戶。因而,在這兩個方麵的投入必須要不斷增加。比如設備、技術、管理係統等的全部更新換代,而且一換就是整個公司所有地區的所有網點全部更新。從短期來看,的確是有非常大的消耗,但是從長遠來看,正是通過這些更新換代,才能承接更多的業務,拿到更多的訂單,取得更多的利潤。
比如王衛下定決心將自動分揀係統引入公司。盡管這一係統非常有效,但是快遞公司往往需要花上十年乃至二十年的時間,才能收回在這方麵耗費的成本,這讓不少企業望而卻步。迄今為止,隻有國際上的大型快遞公司願意采用此種高效的分揀係統,國內隻有順豐一家。自動分揀帶來的效益非常明顯,順豐從此能夠接受的訂單量大幅增加。
而這隻是王衛戰略成本控製體係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
快遞行業基層人員的工作實際上非常辛苦,連續不斷的奔波讓他們非常疲累,不斷確認詳細信息讓他們非常煩躁,公司嚴格的規章製度讓他們有苦隻能往肚裏咽,隨著這些年來社會壓力的不斷增大,基層員工的境遇可謂非常差。為了留住公司職員,順豐采取的方法非常簡單,就是開出比同行業其他快遞公司高出數倍的薪金。
盡管這個措施看上去成本增多了,但是實際上卻大大減少了。首先增加了員工對公司的向心力,保證了已有員工的穩定性;其次,高額薪酬還可以吸引來更多的快遞工作人員,從而省下不少招聘人員過程中所需要的消耗。
王衛是個非常精明的人,他知道高科技產品的消耗很大,因而不會再在其他地方花費太多。比如,員工送貨這一階段,其他公司都會配套公司的車輛,但是王衛不這麼做。順豐所有的城內運送的助推車、自行車,都是員工自己掏錢買的。順豐采取“計件工資”的製度,員工為了多接訂單,就更願意自己買交通工具。王衛因此省了一大筆錢,控製了在設備成本上的消耗。
此外,順豐還傾力打造自己的網上訂單係統以及及時反映的客服係統。通過這兩個係統的完善,顧客能夠事先了解收費標準,還能很快找到聯係公司的方式,下單之後,快遞員迅速上門取件,既不會有價格的爭論,工作人員也不會白跑一趟,節省了兩方的時間。
順豐的業務員區域負責製度也為節省成本作出了貢獻。區域負責製度主要是指一個業務員隻負責一個區域,這個區域內的收件派件都是他的工作,嚴格控製了業務員的接單量。
這些措施都讓順豐的成本變得可控,中國快遞協會副會長達瓦這樣評價王衛的成本管理:“王衛的每一筆錢花在什麼地方,他自有分寸,據我了解,他也是做了市場調研反複論證的。順豐開會就是吃盒飯,成本核算得很好。國有公司的成本核算像吃中餐,誰吃了哪個菜,吃了多少都不清楚,王衛的企業管理像吃西餐,誰的盤子裏有多少、吃了多少,都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