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在創業過程中,始終把聯邦快遞當作自己的榜樣。他發現聯邦快遞剛開始的時候並不是無所不包,他們的業務是有條件的。比如重點發展小包裹業務,運送血漿、器官、藥品以及重要文件等這些需要速度的東西,輻射範圍也隻有美國5個離得比較近的城市。由於對市場有選擇性,聯邦快遞在一開始就建立了自己的服務優勢,積累了聲譽,為後麵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一點對於王衛的啟示是什麼呢?當別的快遞公司有件就收的時候,王衛卻是有選擇性的。他首先細分市場,定位中高端,之後,對包裹的重量有限製,由於寄大件不是自己的強項,王衛拒絕了摩托羅拉公司的物流邀約。市場和服務明確了,就能製定統一標準的價格。
正是因為王衛把堅持做小型快遞當作明確的定位,才能在別的快遞公司一團糟的時候保持專業的標準和比較好的優勢。王衛才能把順豐的網店從幾個區域做到全國的範圍,一路突飛猛進。
大多數企業家在企業達到一定規模後,都可能會因為成功產生一種多元化情結:既然在這個行業我是成功者,在另一個行業有什麼不可以的呢?然而真正成功的創業者一定對企業有著清晰的定位。
俞敏洪在創業的時候,對企業的定位也非常明確。他說:“新東方自始至終都沒有離開過‘教育’兩個字,也從來沒有離開過教育這個行業,我想在未來可見的時間裏也不會離開。”
2006年新東方上市初股價是15美元,3個月之後上升到45美元,有些員工和股東很快就拋出套現,但俞敏洪從未賣出股票。即使是在自己的聲譽和新東方的財務受到質疑時,俞敏洪仍舊增加持有。這一點難能可貴,當然也可以說是俞敏洪堅持以教育為根本的戰略的體現。
在俞敏洪看來,他和新東方的資源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隻有把精力傾注在一件事情上,才能做深、做透、做長、做久。俞敏洪將新東方的成功歸結於一種堅持和專注的完美主義的結合。
大多數時候,企業家們可能隻是看到拆分本身的好處,總是對損失更加敏感,把風險的可能和可能的風險混為一談。分拆業務,直接變成了新上項目,投資分散化變成了亂鋪攤子,管理分權變成了管理鬆懈。這通常都是因為新增的東西會帶來收入的正能量,減少則是損失。
隻有極少數企業家,比如那些具有完美主義傾向、專注的人,才可能避免這種危險。俞敏洪、巴菲特等都屬於長期盯住某一行業的成功者。他們很少考慮多元化,除去避免精力和資源分散,很大程度上也等於給自己減少了損失的可能。其實,能夠減少冒險的損失,也就等於增加了收入和成功的概率。
馬化騰認為創業最可貴的就是專注,幾乎所有了解馬化騰的人都會用“專注”這個詞來評價他。
在三五個月熱點便會輪流轉的互聯網界,騰訊十幾年都在做而且隻做完善和規範QQ服務的工作,是國內唯一專注從事網絡即時通訊的公司,騰訊的成功並非偶然。
馬化騰認為,騰訊的產品質量是保證騰訊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而保證產品質量的方法很簡單:專注地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在他看來,專注並不代表硬著頭皮撞南牆,而是“在前進的過程中,發現機會就要立刻把握它,要有敏銳的市場感覺,這種變化給過我們壓力,卻也是我們成功的契機”。
在騰訊內部,一個項目從構思到推出,需要很長時間,比如電子商務,構思很早,但往往要擱置一兩年後才正式推出。因為資源有限,一個階段裏隻能專注一個業務,業務要排優先級。
即使當前騰訊在互聯網業務上已是全麵開花,馬化騰也認為自己並沒有分散精力:“從表麵上看,大家覺得騰訊現在什麼都在做。實際上,我們一切都是圍繞著以QQ為基礎形成的社區和平台在發展的。”
“專注地做自己擅長的事情”,現在已經成為騰訊企業文化的一部分,馬化騰的認真和專注更成了騰訊人最可信賴和依靠的支柱。
創業者隻有在創業初期就對企業有一個明確的定位,並且沿著這個方向一直堅持做下去,才能夠成為行業的精英。不顧企業現狀就盲目地“攤大餅”,不僅讓企業專注發展強項業務的能力被分散,而且很難做到麵麵俱到。在市場進入細分階段的現代社會,專注於某個細分領域的企業更容易抓住機遇,獲得飛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