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多嚼不爛,貴精不貴多(1 / 1)

在大物流時代,同行們都想盡辦法增加訂單,搶占市場份額,而王衛卻按兵不動。外界許多人質疑王衛在撒“煙霧”,但王衛卻認為,目前的順豐業務足夠他去發展,依然還有很多可以提升的地方。正所謂“貪多嚼不爛,貴精不貴多”。把快遞業務作為主營業務,踏實做好這一項業務,完全可以做到最出色,完全可以贏得人們的信賴。

成功的創業者懂得自製,他們清楚地明白自身的實力,不會因為一時頭腦發熱就擴大規模,而是先專注把眼下的事做好,一步一個腳印地讓自己的企業穩步發展。

柳傳誌在把企業做精方麵非常在行。2012年,全球化的衝擊和經濟的下滑讓許多企業麵臨困境,他提倡做企業要“先把碗裏的飯吃到嘴裏”,將當前做的業務研究透,一定要站穩。不管外部形勢如何,先要把自己碗裏的飯吃好,把自己行業的局勢穩定好,這是最重要的。這就要求企業努力提高生產率,不斷挖潛、創新,降低庫存,嚴控成本,把行業做透。

20世紀90年代,中國電腦行業對外開放,IBM等公司湧進中國。2002—2003年時,聯想打了敗仗,主要敗在發行渠道模式沒有創新,敗給了戴爾的發行直銷模式。後來聯想重新把戴爾的發行直銷模式做了透徹研究,決定采取兩條腿走路—直銷+分銷,很快聯想就轉敗為勝。

正是因為柳傳誌在聯想實施這種“吃好碗裏的飯”的戰略,才在2012年全球經濟持續下滑、中國電腦行業整體負增長的情況下,使得聯想的市場份額增長了10.2%,遠遠超出同行業平均水平。到了2012年第三季度,聯想的市場份額更是增長了15.7%,位居全球PC市場第二名。到了2013年第二季度,聯想的全球市場份額達到16.7%,正式超越惠普成為全球第一大PC廠商。

不管外麵的“餅”多麼大,創業者隻有在自己的行業中做到無可替代,才能把目光投向外界,考慮更大的發展。而隻顧眼前利益的擴張或是匆忙上市隻能讓企業涉入險境。

麵對同樣的問題,潘石屹也提醒創業者;“不要貪大,有一個小公司的心態是非常關鍵的。”

1992年潘石屹剛做房地產的時候很欣賞美國模式,那時候他看到麥當勞賣漢堡包,可口可樂賣飲料都能成為世界500強,希望按照美國的這種發展模式做一家大公司。但3年後,有幾百年曆史的巴林銀行倒閉的消息讓他對大公司有了清醒的認識:公司大是會帶來很大好處,但同時也會帶來很大的風險。

多少年來,潘石屹親眼目睹了中國建築界的好大喜功,如寬闊的馬路、巨大的廣場、亞洲最高的樓。鑒於這些曆史教訓,潘石屹提出“小的是美好的”主張,堅持做“大型小公司”。

他堅持在一個行業—房地產發展,堅持在一個城市—北京發展。對於自己的謹小慎微他給出了這樣的說法:“我們的重點是商業地產,重點是北京,現在95%以上的開發商都在開發住宅,可是在城市化方麵,辦公樓還是有缺口的,未來辦公樓的缺口會更明顯。”

2007年SOHO中國上市,募集了100多億元的資金。2008年1月,SOHO中國對戰術做了調整:死守北京,調查研究上海、天津市場。潘石屹對未來充滿了信心,曾表示即使再有金融危機,也不會讓公

司遭受滅頂之災。

從年營業額來看,SOHO中國絕非小公司,但潘石屹時常囑咐員工要把它看作一個小公司,最關鍵的是要有小公司的意識。因為公司大了,內部效率就會很低,船大了就掉不了頭,容易受到致命的打擊,這是潘石屹不願看到的。大公司往往因為存在各種煩瑣的程序,容易遏製人的創造性。當人們把時間都放在處理與各部門溝通上的時候,工作效率就難以得到保證。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潘石屹這樣擁有做小公司的心態,在以大為美的時代,很多企業還是會貪大。貪大有兩個含義:一是貪規模,也就是說,盡管是在起步階段,也盡可能地將攤子鋪大;二是貪大利,在很多管理者眼裏,小利潤從來都是無足輕重的,隻有捕捉到鯨魚才是真正的出海。殊不知,以新創企業那麼瘦小的身板,即使是捕捉到鯨魚,也有可能被噎死。

在創辦新企業的過程中,“一夜暴富”“一口吃成胖子”的夢想往往難以實現,貪大求快隻會讓自己死得更快。利潤的薄厚、企業規模的大小不是關鍵,關鍵在於企業能否長久贏利。因此,新企業要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從“小利”做起,莫要讓追求規模和利潤壓垮了自己。

總之,一味貪大,用豪賭代替實幹精神的結果隻能是失敗。不要盲目追求擴大規模,創業者想要做“大”,必須先做“強”,從“小”做起,在有了牢固的基礎之後,才能有穩固的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