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不懂“刹車”(2 / 2)

柳傳誌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也特別注意要量力而行,他在1985、1986年去深圳時,發現大量企業都隻管生產,不管銷售。他在認清聯想本身的實力後,選擇先給人做代理,等到聯想的技術實力有所進步時,才提出了走自主研發電腦的路線,創造了聯想電腦這一全球知名品牌。如果柳傳誌當時盲目擴張進行生產,聯想可能早就被市場的大潮吞沒了。

懂得量力而行的人,不會在自己的能力之外貿然行動,這樣也就不會招來危險。量力而為是在危險之中降低傷害的最明智的辦法,它不需要太多的智慧,隻要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就可以了。

李嘉誠在投資方麵就非常懂得適度的道理。香港特區政府因為財政拮據,便想把中環海邊康樂大廈所在的那塊土地進行拍賣。投標者雖多,但真正有資格有實力能買下這塊地的,在香港隻有李嘉誠的長江實業有限公司和英國的渣打銀行。香港特區政府有意讓這兩家中的一家獲勝,便采取了暗中投標的方式。

李嘉誠是典型的生意人,在他看來,地皮雖好,也有個底線,否則買回來也是虧本,而渣打銀行則可能會拚命抬價,以扳回前幾次敗北丟的麵子。因此,李嘉誠隻報上28億港元。正如李嘉誠所料,渣打銀行認為李嘉誠必定拚命抬價,於是豁出了老本,報出了42億港元的高價,結果當然是渣打銀行獲勝。正當銀行上下舉杯歡慶時,打聽消息的探子回來報告說,李嘉誠的報價比他們少14億港元,銀行高層人士頓時一個個麵如死灰,總裁吃驚得連酒杯都掉在地上摔得粉碎,連連大呼英國紳士上了中國商人的大當。

李嘉誠精打細算,忍住了黃金地段的巨大誘惑,果斷地抽身而退,把燙手的山芋甩給了渣打銀行。如果忍不住,把自己的老本全部押上,又有何價值。凡事能夠量力而行才是獲得長久成功的王道。

懂得量力而行是一種舍得之道。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量力而行,不要因暫時形勢好就頭腦發熱,四處擴張。對於一些中小企業來說,更要學會保守,不要盲目貪大。誠然,企業擴張後可以獲得不少大企業才有的優勢,比如先進的設備、完善的服務網點等,但是企業如果盲目擴張,不但容易喪失自身優勢,還很容易走入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