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駕駛汽車時最重要的不是加速,而是刹車。如果把帶領企業比喻成駕駛一輛汽車,王衛就是順豐快遞的駕駛員。當巨額的利潤落到頭上時,王衛沒有為可能取得的70%乃至100%的增長欣喜若狂,反而眉頭緊皺。在他看來,最嚴重的事件不是增長緩慢,而是增長過快,他不知道怎麼穩住這輛戰車。
近幾年來,隨著網購的不斷發展,節假日成為了各大快遞公司又愛又恨的時間。愛的是此時無數的訂單會不斷砸向他們,一張訂單的背後就是一份利潤;恨的是每到節假日,過多的運送量會讓許多快遞公司難以為繼,加上人力的有限性,絕大部分貨物都必須要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送達,快遞也就變成了慢遞。
伴隨著訂單量的增加,對快遞公司的投訴也在不斷增加。忙著掙錢的快遞公司在民眾中的形象越來越差,而那些認真運送貨物的公司的形象則越來越好。
順豐瞄準了民眾的這種心理,因此確定每日的訂單量決不能超過限度。王衛認為,一旦訂單增多,必然沒有足夠的時間做好每一單業務,員工也會隻想著更快,從而導致服務質量的下降。順豐的高管曾表示:順豐的要求是保持平衡,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堅持一定的訂單限度。
王衛在2013年的新年講話中,更是堅定了順豐由量轉質的轉型政策,他說:“順豐之前一直都是片麵地追求一個‘快’字,當然,也贏得了一些客戶的認可,獲取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是進入2012年,我明顯地感覺到,我們的一些產品和服務在市場上不是那麼好賣了。你關起門來覺得自己的服務好是沒有用的,好的服務應該賣得很好才對。但現在的情況是,順豐在市場上有點叫好不叫座的感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市場開始出現了變化,人們的消費習慣也開始改變了。如果我們的產品自己覺得很好,客戶也感覺好,但人家就是不用你,那麼我們很快就會被市場邊緣化,最終被市場淘汰。”
事實上,快速擴張對企業來說並不見得是好事。企業就像一個人,采取適度的步伐前行才能不斷行走,一旦超過身體負荷,短期內看不出來,從長期來看就會給身體帶來非常大的負擔,最終難以為繼,再也無法行走。而企業快速發展可能帶來的後果就是設備更新、人員培養跟不上企業擴張的速度,不斷增加的業務量同時讓管理人員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處理這些問題,最嚴重的甚至會給整個公司帶來徹底崩盤的後果。
除了硬件設施之外,公司的軟實力也會因此受到影響。一旦公司領導隻知道追求飛速擴張,落在員工身上的壓力就會不斷增加。就算順豐的員工激勵機製非常完善有效,但是人總是有極限的,若是工作量嚴重超出員工能夠承受的程度,員工心裏的怨氣就會悄然滋生。尤其是像快遞行業這種企業形象大多由基層員工塑造的企業,他們服務顧客時態度不好,平日工作時帶著極大的怨氣,顧客以後還會使用這家企業的快遞服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