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兒子”?不可能(1 / 1)

王衛在成立順豐之初,並沒有引起外人的注意,哪怕是壟斷整個港澳與廣東省快遞業務時,依然不為人所知。不過順豐能瞞過普通人,甚至同行,卻躲不過海外PE(編者注:即私募股權投資)和VC敏銳的嗅覺。

早在1995年之前,王衛就開始和投資人玩起了“捉迷藏”。海外投資人希望能買下順豐的全部股權,有的投資人甚至開出高價,隻為和王衛謀一麵,都沒有成功。

1995年,國際快遞巨頭TNT與王衛商量收購事宜,遭到了王衛的斷然拒絕。

2003年,聯邦快遞也看上了順豐快遞,出資五六十億進行收購,而當時的順豐年利潤不過十多億,王衛依然沒有接受收購。

進入2007年,國際快遞企業的資源整合行動進入高峰期,很少有企業拒絕改變,拒絕進入大物流行業,但是順豐依然沒有改變。

對於創業者來說,拒絕並購並不是創業成功的保證,能夠看到自己企業未來發展潛力的創業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最終的勝利。因而,創業者的眼光是否長遠顯得尤其重要。

馬雲曾經說過:“成功的創業者需要三個因素:眼光、胸懷和實力。”多變的世界,高速的發展,人們連兩年後的社會將成為什麼樣子都無法想象。但即使如此,想要成就人生,成就事業就不能不去策劃明天,不去預見未來。成大事者都是具有遠見的人,因為隻有把目光放遠,才能有大誌向、大決心和大行動。那麼,遠見是什麼呢?美國作家喬治·巴納說:“遠見是心中浮現的將來的事物可能或者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圖畫。”

一個成功的投資者,最出色的地方不在於他投資之後馬上就獲得多少的利潤,而是他的投資行為能夠為自己日後的發展帶來多大的幫助。從這個角度來看,短期行為、撈一筆就走的行為隻能算是投機而不是投資。如果要在投資中將自己未來的規劃進行落實,就要想常人所不能想,做常人所不能做。

香港著名的實業家霍英東先生就是這樣一個善於規劃並且在投資中落實自己計劃的人。他最初進行的投資活動,就是進軍挖沙業。

當時,香港最紅火的是金融業。霍英東本想參與,但是經過周密的考慮,他認為這個行業已經接近飽和,應該尋找一個新的增長點作為自己的立足之地。

以往的投資者認為挖沙業用人多,獲利少,無法實現快速賺錢的目標,所以問津者寥寥。而霍英東認為,這個行業的利潤之所以少,不是因為這個行業缺少利潤,而是因為生產模式落後,隻要經過合理的調整,一定會創造出大量的利潤。他為了提高勞動效率,節省人力,購買了先進的設備,最終他獲得了成功。後來,他所預見的香港建築業的大發展果然如期而至,他又靠著提供沙土原料而連連獲利,一躍成為香港商界的巨人。

具有遠見,就能夠預言未來。缺乏遠見的人會被未來弄得驚慌失措,變化不定會讓他們無所適從,隨處飄蕩。而那些放眼長遠的人,加上自身的勤奮努力,才更有可能實現他們的目標。誠然,未來是沒有辦法保證的,但是有了理想和遠見,成功的幾率就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