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初期,為了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贏得更多的客戶,王衛和他的員工們經常以超出正常的速度穿街過巷,因此經常發生交通事故,擦破皮、崴到腳甚至摔斷腿的情況經常發生。20年後順豐已經成長為中國最大的快遞公司,回首過去的種種瘋狂與不易,王衛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順豐是用命換來的”,他覺得創業必須要有一點冒險精神,才能獲得巨大的成功。
創業本身就是在冒險,創業的失敗率是很高的,在美國,每年有幾十萬人開公司,每年也有幾十萬家公司倒閉。常常有人說,創業的成功率小於癌症的治愈率,是不無道理的。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機會與風險共存。立誌創業,必須敢闖敢幹,有膽有識,才能變理想為現實。
馬雲就是這樣一個有著異於常人的冒險精神的人,他剛從美國回來就想在互聯網領域作出一番事業,他請了24個朋友一起討論,結果23人反對,僅有一人持保留意見。但是馬雲說:“就算所有的人都反對我也要幹。”
多年以後,麵對EBay(編者注:易貝)這樣強大的競爭對手,他主動建立淘寶,向其發起挑戰。在競爭過程中他身先士卒,采用神鬼莫測的攻勢,使淘寶網這個剛咿呀學語的嬰兒不可思議地戰勝了行業巨人EBay。
市場就是一種競爭經濟,競爭就是非勝即敗,風險是不可避免的。想冒險,就不要害怕失敗,也隻有無畏地前行,才能收獲最後的勝利。
在還沒有創業之前,潛意識中的種種“恐懼”使眾多的人成了生活的犧牲品,世界上從來都沒有一件可以完全確定或保證的事。成功的人與失敗的人,他們的區別並不在於能力或見解的高低,而在於是否相信判斷、是否具有適當冒險與采取行動的勇氣。
行動就是力量,唯有行動才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恐懼有時候就像是一道虛掩著的門,實際上你沒有必要害怕,因為那扇門是虛掩著的。很多人都會對“不可能”產生一種恐懼,以致決不敢越雷池一步。因為太難,所以畏難;因為畏難,所以根本不敢嚐試,不但自己不敢去嚐試,認為別人也做不到。事實上並非如此,冒險的指數越大,機遇給予你的成功指數也就越大,有的人由於怕承擔風險,任憑機遇與自己擦肩而過;有的人則以超人的膽略捕捉了它,從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當然,這裏說的冒險並不是像賭徒那樣,完全把寶押在“運氣”上。冒險不是靠碰運氣,而是靠理智。倘若一點可能性也沒有,就冒失輕率地幹起來,這就不是冒險,而是盲動,有時簡直近於自殺。冒險建立在科學分析、理智思考和周密準備的基礎之上。古人雲:“六十算以上為多算,六十算以下為少算。”因此,有60%以上的把握,就應當機立斷,就應大膽地去行動。
雷軍創立小米公司的過程也是充滿冒險精神的。小米一經問世,就有很多人說雷軍是抄襲蘋果。雷軍對此很不以為然,他認為小米的“鐵人三項”是軟件、硬件、移動互聯網,他將互聯網的思維和電子商務模式注入產品中,大膽地將小米定位在“發燒友”市場上,成功打開市場。在這樣的冒險中,小米迅速成為大眾有口皆碑的“街機”,雷軍和他的小米公司也大獲成功。
2013年4月15日,雷軍說出了這樣的話:“小米公司要突破喬布斯定義的智能手機框架進行創新,並透過香港地區和台灣地區試水,正式開始實現在中國做世界市場的夢想。”他既敢想敢做,也從未忽略對全局形勢的整體把控和觀察,這讓小米公司總是能夠把握好互聯網的機會,少走彎路、多做創新,小米產品一次次讓用戶驚喜,走出了更適合自己的創業道路。
對創業者來說,不妨多一點冒險,少一點猶豫,寧可因為失敗而歎息,也不要因為錯過而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