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端午節,順豐速運嘉興分區的快遞員按部就班地將快件送往所分管的區域。不同以往的是,客戶簽收之後他們並沒有立刻撤離,而是趁機推銷起了遠近聞名的“五芳齋粽子”。粽子是端午節每家每戶的必備之物。對於客戶來說,粽子自動送上門,何樂而不為呢?這個小小的嚐試卻幫助“五芳齋”賣掉了100多萬的粽子,當然也給順豐帶來了一筆意外之財。
“粽子”經曆讓順豐嚐到了甜頭,也給王衛帶來了新的啟發。以後,每逢過年過節的時候,順豐便會采用相同的手法操作。比如,中秋節推銷月餅、春節推銷年貨。快遞員的角色迅速從單純的“運輸工”轉變成積極的“銷售代表”。對順豐來說,這樣的嚐試並不存在太大的風險。憑著天然的配送優勢和品牌口碑,順豐在節日禮品方麵的推銷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並且屢試不爽。
王衛的遠見並不僅止於此,除了賣粽子、賣月餅、賣年貨,順豐一定可以賣更多的產品。依托著推銷節日禮品的成功經驗,2010年8月順豐打造了健康生活購物網站—“E商圈”,旗下產品包括數碼、母嬰用品和地方特產及商務禮品等。除了將“粽子”模式移植到網上零售之外,順豐同時啟動了O2O模式,為客戶提供便利店自提自取服務。
王衛當時對“E商圈”信心滿滿,他在2010年12月的一次記者訪問中說:“2011年我們會側重發展電子商務。首先是要加深對電子商務的理解,如果不理解這個行業,出現斷層的話,就很難有一個好的開始。開頭沒做好,那接下來不管你做什麼,都是對錯誤的不斷放大。所以我們前期一直在對資源進行有效整合。”
王衛所說的“開頭做好”指的也就是創業方向的正確性,隻有正確的方向才能保證努力不會白費。
柳傳誌也非常看重創業方向的正確性,他曾經說過:“過去老說外國的研發投入多少錢,中國投入多少錢,所以中國跟不上。我就特別不愛聽這些話。為什麼?這些錢都是中國老百姓的,說實在的不容易。沒有把前麵的東西想好了,投下去就是打水漂。所以,方向要是沒弄對,光努力是不行的。”
聯想最早的業務是做漢字係統,叫聯想漢卡,如果當時柳傳誌就認定這一條路,低頭拉車不去抬頭看路,不去想方設法讓漢卡體積更小、成本更低、做得更好,最後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局呢?由於電腦本身的發展,它的CPU運轉速度不斷提高、存儲器的成本越來越低,發展到後來就足以把漢字係統做進去了,那時候柳傳誌要是還在做漢卡,就是死路一條。幸好,柳傳誌在做漢卡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了電腦未來的發展,所以就開始賣電腦。在賣電腦的過程中,又找到了新的方向,就去做電腦。
馬雲也非常看重在創業中對方向的把控,在一次名人訪談節目中,博鼇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問了馬雲一個問題:“你(阿裏巴巴)現在的供應商當中有多少是中小企業?”
馬雲的回答令龍永圖有些吃驚:“現在整個阿裏巴巴有1800萬家企業支持會員,幾乎全是中小企業,當然沃爾瑪也好,家樂福也好,海爾也好,甚至GE都在我們這兒采購,但是我對這些企業一點興趣都沒有。”
龍永圖笑著說:“難怪人家說你是狂人,口出狂言。”在場的人顯然都不太相信馬雲的話。怎麼可能會有對大客戶不感興趣的企業呢?
馬雲不慌不忙地解釋道:“我隻對我關心的人感興趣。我隻對中小型企業感興趣,我就盯上中小型企業,順便淘進來幾個大企業,它們不是我要的。就像你剛才講的,龍先生不購物,網上不購物,我一定沒有吃驚。但有一樣,我堅信一個道理,說有的人喜歡在海裏抓鯊魚、抓鯨魚,我就抓蝦米。我相信是蝦米驅動鯊魚,大企業一定會被中小型企業所驅動。所以我那時候就想企業在工業時代是憑規模、資本來取勝,而信息時代一定是靠靈活快速的反應。我唯一希望的就是用IT、用互聯網、用電子商務去武裝中小型企業,使它們迅速強大起來。”
阿裏巴巴的成功印證了馬雲創業方向的正確性,試想如果他當初隻顧著抓幾個大客戶,阿裏巴巴可能還沒發展起來就夭折了。
確定方向其實就是人們常說的製定目標,企業要想方向正確,在製定目標時就要遵循以下七個步驟:
第一步:理解公司的整體目標是什麼;
第二步:製定符合SMART原則的目標;
第三步:檢驗目標是否與上司目標一致;
第四步:確認可能碰到的問題以及完成目標所需的資源;
第五步:列出實現目標所需的技能和授權;
第六步:製定目標的時候,一定要和相關部門提前溝通;
第七步:防止目標滯留在中層不往下分解。
按照以上步驟確定自己的創業方向或許可以幫助創業者在創業的過程中少走彎路,規避不必要的風險和錯誤。